大教堂和集市读书笔记

《大教堂与集市(开源运动的《圣经》,中文版首次出版)》

 (美)Eric S. Raymond 著

将近14个小时,读完了第二遍(我承认第一遍这本书根本没有吸引我,那时候就想成为黑客,粗粗看了一小时?)

 398个笔记

第一章 序

  • 2024/03/19 发表想法

    自由,选择的自由

原文:任何行业的成功几乎都直接和这个行业供应商及客户所享有的自由度相关,对比美国电话业在AT&T失去垄断地位前后的创新步伐,就能知道用户享有选择的自由是多么重要。

  • 2024/04/30 发表想法

    自由的发展,自由的选择?

原文:计算机硬件行业和软件行业的对比,是体现自由给行业带来益处的最好示例。

  • 2024/04/30 发表想法

    开源不等于免费

原文:将开源工具推向市场需要新的商业模式,相比那些仍然试图控制消费者的公司,开源能给用户带来极为独特的好处,能开发出开源商业模式的公司,将取得非同寻常的成功。

第二章 前言:为什么你应该关心这些

  • 2024/04/30 发表想法

    黑客文化是当时时代的先驱,打破人们无法获取源代码,自由使用软件,改进定制的斗士

原文:你手头这本书是关于黑客 [1]行为和文化的,本书收集了一系列文章,

  • 2024/04/30 发表想法

    开放式开发和分布式review

原文:本书并没有给出基础理论上的创新,只是描述了这样的事实:开源软件系统性地利用开放式开发和分布式同行评审(peer review),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软件质量

  • 2024/04/30 发表想法

    夸张了吧,www协议是研究院发明的吧,英国爵士lee,unix是ibm退出的吧

原文:。他们创建了互联网、创建了UNIX、创建了WWW

  • 2024/04/30 发表想法

    原生定义

原文:黑客(hacker)一词,原指喜欢通过智力和创造性方法挑战难题的人,尤指那些热衷于计算机技术的编程高手。

第三章 1.黑客圈简史

  • 2024/04/30 发表想法

    真佩服MIT,一个出了好多对人类有深远影响的科学家,黑客

原文:探索MIT黑客们的光辉岁月

  • 2024/04/30 发表想法

    感觉像描述nerd...

原文:“真程序员”通常具备工程学和物理学背景,并常常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穿着白色袜子、涤纶衬衫,打着领带,带着厚厚的眼镜,使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FORTRAN或者其他一些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古老的编程语言。

  • 2024/04/30 发表想法

    真程序员面对的是大型机,后面面对的是PC

原文:“真程序员”文化和批处理计算(尤其是批处理技术)密切相关,随着交互式计算、大学和网络的兴起,“真程序员”文化逐渐衰落,另一个工程师文化诞生并最终演化成今天的开源黑客文化。

  • 2024/04/30 发表想法

    起源于MIT

原文:“黑客”一词大约就起源于MIT

  • 2024/04/30 发表想法

    AI好早

原文:技术模型铁路俱乐部的黑客们,大都成为MIT人工智能(AI)实验室的核心成员,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早期,该实验室在AI领域的研究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69年后,他们的影响逐渐扩展开来,因为在那年,APRAnet诞生了。

  • 2024/04/30 发表想法

    黑客文化

原文:黑客文化的第一批产物——第一个俚语列表、第一篇讽刺作品、第一次有意识地对黑客道德的讨论——开始在ARPAnet上传播开来,尤其是1973年到1975年间通过网络合作完成的第一版“黑客行话”(Jargon File,http://www.tuxedo.org/jargon)。这本俚语字典成为黑客文化的一个定义性文档,并最终在1983年出版为《黑客字典》(The Hacker's Dictionary)

  • 2024/04/30 发表想法

    追求科学的文化,不是追求技术的文化,是自由的人性

原文:其修订版和增补版是《新黑客字典》(The New Hacker's Dictionary),由MIT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3rd edition,ISBN 0-262-68092-0)。

  • 2024/04/30 发表想法

    黑客圈子

原文:黑客圈在那些联网的大学中——特别是(虽然不全都是)在计算机科学系中——开始发展壮大,上世纪60年代后期,MIT的AI实验室和LCS实验室首当其冲,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和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紧随其后,作为当时最繁荣的计算机科学和AI研究中心,这些实验室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不论在技术上还是文化上,这些人都为黑客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 2024/04/30 发表想法

    有了互联网,就先有了小型机

原文:从PDP-1时代开始,黑客文化的命运就和DEC(数字设备公司)的PDP小型机系统交织在一起了,DEC率先推出了交互式商业计算和分时操作系统,由于其机器灵活、强大且相对便宜,很多大学都购买了DEC的小型机。 廉价的分时系统成为黑客文化成长的媒介,在整个ARPAnet的生命周期中,大多数时间都是DEC小型机的天下,其中最重要的是PDP-10,这款发布于1967年的机器,几乎是这之后15年内黑客圈的

  • 2024/04/30 发表想法

    分时系统是为了高效利用小型机的计算资源

原文:同样也是使用PDP-10,MIT却有些与众不同,他们完全摒弃了DEC为PDP-10写的软件,而是自己写了一个操作系统,即传说中大名鼎鼎的ITS。 ITS即“不兼容分时系统”(Incompatible Time-sharing System),这充分体现了MIT黑客们的态度,他们就是要走“自己”的路。

  • 2024/04/30 发表想法

    有这么好?估计是特定时代决定的

原文:ITS是用汇编语言写的,其应用大都是用AI语言LISP写的。LISP比当时的任何编程语言都要强大而灵活,事实上,25年过去了,它的设计仍然比如今大多数语言都要好。

  • 2024/04/30 发表想法

    令人尊敬的施乐

原文:另一个重要的黑客文化节点是XEROX PARC,即著名的Palo Alto研究中心。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PARC产生了大量极具突破性的软硬件发明,其数量之多令人震惊。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鼠标、窗口和图标式软件交互界面,以及激光打印机和局域网,都是在那里发明的

  • 2024/04/30 发表想法

    现在聪明人都在搞什么

原文:电子邮件列表(mailing list)除了促进一些专题兴趣小组(special-interest group)在全美范围内的合作外,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交和休闲领域。DARPA对这种“非授权”行为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它知道付出这点额外流量,就能吸引一整代的聪明年轻人到计算机领域中来,那真是太划算了。

  • 2024/04/30 发表想法

    mark,看看这是啥,另外,计算和交流是那个时代主题,那PC互联网时代是交流,表达和应用;移动互联时代是便捷和表达,娱乐和生活;Web3时代呢,应该是协作和个体自由?

原文:当时还有其他一些开创性的网上交流方式,后来被一些营利性分时服务商推向商业化,如CompuServe、GEnie和Prodigy(后者现在仍被AOL掌控)。

  • 2024/04/30 发表想法

    原来是贝尔发明的,那为啥不出门呢,因为是商业闭源?

原文:这一年,APRAnet刚刚诞生,而贝尔实验室的黑客Ken Thompson,也正在这年发明了UNIX。

  • 2024/04/30 发表想法

    系统的架构延续

原文:出于对Multics环境的怀念,Ken Thompson开始尝试将Multics的一些理念和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合起来,在一台废置的DEC PDP-7上开发一个新的系统

  • 2024/04/30 发表想法

    膜拜,为啥我们的计算机C语言课本没说那么清晰,估计是怕大学生自卑,原来计算机都是外国人创造的

原文:贝尔实验室另一名黑客Dennis Ritchie为还处于雏形阶段的UNIX发明了一种新的语言:C语言

  • 2024/04/30 发表想法

    确实是,之前是一种机器,一个软件,没有通用软件系统

原文:机器更新换代时,用户就可以不再购买那些为新机器而重新编写的软件,黑客们则可以在不同机器上使用相同的工具,而不是每次都去做类似发明轮子和钻燧取火的事。

  • 2024/04/30 发表想法

    工程师,黑客的美学,也是系统简洁之美

原文:除了可移植性,UNIX和C还有其他的重要优势,它们都是KISS(Keep It Simple,Stupid)哲学下的产物。

  • 2024/04/30 发表想法

    有需求就有传播

原文:早期UNIX文化中的主力机器是PDP-11及其后代VAX。但由于UNIX的高可移植性,使得它基本上不用改动就能运行在比整个ARPAnet上范围更广的机器上,没人再用汇编语言了,C语言被迅速移植到了各种机器上。

  • 2024/04/30 发表想法

    人们的注意力跟随自己能懂的东西,相信黑客还在原来网络,但更大范围的用户,会喜欢低成本,简单的usnet

原文:UNIX甚至有了自己的网络——UUCP:低速、不太可靠但便宜。任意两个UNIX机器可以通过普通电话线路,点对点地交换电子邮件,而且这种功能是系统自带的,不需要额外安装。1980年,第一批Usenet(Usenet最初运行在UUCP上——译者注)站点开始交换广播消息,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分布式电子公告板,并很快在规模上超过了ARPAnet。围绕Usenet,UNIX站点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网络部落。

  • 2024/04/30 发表想法

    三层嘲笑,被嘲笑者的出现,总是有理由的

原文:由于一些UNIX站点运行在ARPAnet上,PDP-10文化和UNIX/Usenet文化开始在各自的边缘交汇,但它们并不能和谐相处,PDP-10的黑客们倾向于把UNIX团体看成是一群暴发户,与LISP和ITS具有巴洛克式令人着迷的复杂性相比,UNIX使用的工具看上去原始得可笑,“就像拿着石刀和穿着兽皮!”

  • 2024/04/30 发表想法

    PDP10嘲笑UNIX简陋,UNIX嘲笑BASIC玩具

原文:第一台个人电脑在1975年开始进入市场,苹果公司于1977年成立,技术变革在随后几年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势头越来越清晰,并吸引着新一代聪明的年轻人,他们的语言是BASIC,这种语言是如此简陋,以至于PDP-10信徒和UNIX爱好者都认为这简直不值得去蔑视。

  • 2024/04/30 发表想法

    谁让更多人获得福祉,谁就是未来

原文:UNIX和C主要使用PDP-11、VAX以及慢得让人心烦的电话连接;而一群没有组织的微机爱好者则下决心让普通大众都享受到计算机的威力。

  • 2024/04/30 发表想法

    AGI那时候出现的

原文:这其中,ITS文化仍占据至尊地位,但是MIT的实验室里已乌云密布,ITS所寄身的PDP-10已经开始过时,实验室随着人工智能的首次商业化尝试而四分五裂,受一些新成立公司的高薪职位吸引,

  • 2024/05/01 发表想法

    果然,普适性,让更多人得到福祉的系统,就是未来

原文:1983年,ITS文化迎来了致命一击,DEC取消了PDP-10的后续项目“木星计划”,以集中精力研制PDP-11和VAX系列。ITS没有未来了,因为它没有可移植性,而且也没人能把它搬到新机器上,在VAX上运行的Berkeley版UNIX成为最出类拔萃的黑客系统。

  • 2024/05/01 发表想法

    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

原文:1982年,一批来自Stanford和Berkeley的UNIX黑客创立了Sun Microsystems公司,他们认为,UNIX操作系统配以相对便宜的基于68000微处理器的硬件,将会被证明是一个可用于多种场合的无敌组合。他们是对的,他们的洞察力为整个产业提供了范例。虽然工作站的价格对大众个体来说还是太贵,但对企业和大学来说已经很便宜了,工作站之间组成的网络(每个用户一台机器),迅速取代了那些过时的VAX机器和其他分时系统。

  • 2024/05/01 发表想法

    互联网和单机

原文:黑客圈形成了两大阵营,一边是围绕Internet和Usenet而形成的相对有凝聚力的“网络部落”(他们中绝大多数使用运行着UNIX的小型机或工作站级别的机器),一边则是没有网络的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微机爱好者。

  • 2024/05/01 发表想法

    互联网成为基础能力,赋能用户

原文:Berkeley UNIX提供了对APRAnet协议的内置支持,解决了由于UUCP点到点连接较慢而带来的网络问题,促进了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 2024/05/01 发表想法

    开源战胜专属系统,核心是谁赋予更大范围人群以福祉

原文:在设法充分利用工作站图形能力的若干尝试中,最流行的当属X Window系统,它由MIT开发,吸纳了十多家公司数百名员工的贡献。X Window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开发者愿意遵守黑客道德免费提供源码,而且是通过互联网发布。X战胜专有图像处理系统(包括Sun公司自己的)

  • 2024/05/01 发表想法

    工作站继续被PC替代,因为PC赋能更多人以福祉

原文: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到来,已经有十多年发展的工作站技术,受到了明显的威胁,基于Intel 386系列芯片的廉价且高性能的个人计算机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黑客个人有能力购买一台家用机器,而且其性能和存储能力可以媲美十年前的小型机!UNIX则有能力提供运行于其上的整个开发环境,并能连上互联网。

  • 2024/05/01 发表想法

    数量只是一个因素,链接和内聚的沟通网络,是产生涌现的基础

原文:MS-DOS世界仍然无知并快乐着,早期的微机爱好者们很快扩张成一支庞大的队伍,DOS和Mac黑客们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网络部落”,但他们没有产生一种有自我意识的文化,其间有五十多种技术如蜉蝣般生死交替,但从来没有稳定到可以发展出俚语、传说和轶事这类的公共传统文化

  • 2024/05/01 发表想法

    DOS没有网络,没有沟通,没有诞生自己的文化和圈子,是碎片化的爱好者群体

原文:另外,由于一直没有出现类似UUCP或互联网这种真正能流行起来的网络技术,他们也没能发展出自己的网络部落。

  • 2024/05/01 发表想法

    UNIX成为阻止更多人享受福祉的阻塞

原文:但软件呢?动辄数千美元的商业UNIX仍然太贵了。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公司致力于将AT&T或者BSD UNIX移植到PC级别的机器上,但一直不太成功,价格也没怎么降下来,而且最糟糕的是你拿不到可以修改和重新发布的操作系统源代码,传统商业模式是无法满足黑客这种需求的。

  • 2024/05/01 发表想法

    割裂因为阵营和License已经不可融合,就会有新事物涌现,LINUX登场

原文:更糟糕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清楚地看到,十多年来对专有UNIX的商业化努力显然已经失败了。UNIX曾经承诺的跨平台可移植性,在多个专有UNIX版本的争吵声中看不到任何希望,这些专有UNIX商家表现得如此沉闷、盲目和没有市场能力,以至于微软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从他们手中抢走很多市场份额。

  • 2024/05/01 发表想法

    LINUX!

原文:,并将在1993年年底到1994年取得令人吃惊的发展,最终,它将引领整个黑客文化进入一个全新的方向,并取得做梦也想象不到的成功。

  • 2024/05/01 发表想法

    严谨的操作系统一定由大教堂模式下诞生的观点被打破

原文:Linux最重要的特点不是技术上的,而是社会学上的。在Linux被开发出来之前,所有人都认为,如果软件复杂到操作系统这样的程度,就必须要有一个精心协作的团队,团队要比较小,而且紧密互动,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这都是很典型的开发模式。商业软件、FSF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如大教堂般宏伟的自由软件以及从Lynne Jolitz最初的386BSD分裂出来的freeBSD/netBSD/OpenBSD这些项目,都是使用这种模式开发的

  • 2024/05/01 发表想法

    Weekly build,用户自由选择

原文:,他们只是执行一个简单得有点幼稚的策略:每周发布,并在接下来几天内获取数百个用户的反馈。他们创造了一种类似达尔文“物竞天择”的选择机制,被选择对象则是开发者们所做的种种软件修改。让所有人吃惊的是,这种方式工作得非常好。

  • 2024/05/01 发表想法

    发展非常迅速,在前人开源的土壤基础上

原文:1993年年底,Linux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已经和很多商业UNIX不相上下,并能支持比商业UNIX要多得多的软件,一些商业应用软件甚至开始考虑移植到Linux上

  • 2024/05/01 发表想法

    互联网登场,更大范围人获得福祉

原文:20世纪90年代后期,黑客圈的活动中心是开发Linux和宣扬互联网,WWW使互联网成为大众媒体

  • 2024/05/01 发表想法

    阻止审查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

原文:互联网成为主流后,黑客文化开始受到尊敬,并有了一定政治影响力,1994年到1995年间,黑客的大规模强烈抗议,使得试图将“强加密”算法置于美国政府控制之下的Clipper提案无疾而终。1996年,黑客动员起广泛的同盟,导致所谓的“通信合宜法”(CDA)被废止 [6],阻止了政府对互联网的审查。

  • 2024/05/01 发表想法

    真羡慕和佩服早期的美国政治和民主,现在已经被资本寡头垄断了

原文:1996年2月,为限制和阻止网上色情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危害,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通信合宜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CDA),很快,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以该法侵害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为由,对美国政府提出起诉。1997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终审裁定CDA违背美国宪法,并宣布即刻废止。——译者注

第四章 2.大教堂与集市

  • 2024/05/01 发表想法

    但这种黑客文化需要社会和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人才储备的,国内不一定有这样的土壤,不太相信996能够涌现大批开源软件人才

原文:我从Linux的经验出发,证实了这样一个命题:“只要眼睛多,bug容易捉。”这和那些由利己个体组成的自纠错系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本文的最后,我探讨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软件可能拥有的未来。

  • 2024/05/01 发表想法

    为何中国很少有人参与,因为经济基础太差,长期和世界割裂,语言能力不足,科学精神不足,技术储备不够,哎

原文:Linux是颠覆性的,就在5年前(1991年),谁能想到,几千名散布在全球各地的开发者们,利用业余时间,仅仅是通过Internet这种脆弱的合作,就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一个世界级的操作系统?

  • 2024/05/01 发表想法

    我现在的观点和这个重合度依然超过一半

原文:Linux推翻了很多我以为我懂的东西,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宣扬“小工具”、“快速原型法”以及“演化式编程”等UNIX信条。但我也相信,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复杂度,更集中式的管理和更严格的流程是有必要的。我相信大多数重要软件(操作系统和真正大型工具如Emacs编辑器)需要像建造大教堂那样,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下,由天才式专家或几个行家里手精心打造,不成熟时绝不发布beta测试版。

  • 2024/05/01 发表想法

    哇,真想不到,mark,我要试试这种模式,show me the code,如果加上激励,是不是人会很多,涌现一些不错的人和产品

原文:Linus Torvalds的开发风格是:早发布、常发布、委托所有能委托的事、开放到几乎是混乱的程度,这些都令人感到惊讶不已。在Linux社区里,没有建筑大教堂那样的安静和虔诚,倒更像是一个乱糟糟的大集市,充满了各种不同的计划和方法(Linux的文件服务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里可以接受任何人的代码和文档提交),而既稳定又一致的一个操作系统就这么诞生了,这真是奇迹中的奇迹。

  • 2024/05/01 发表想法

    我也好奇

原文:。我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这种模式,除了在我的个人项目中努力探索外,我也试着去理解为什么Linux世界没有在混乱中四分五裂,反而以大教堂建筑者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强大。

  • 2024/05/01 发表想法

    涌现在开源世界的案例,太棒了!一定要复制到加密世界

原文:虽然对我来说,这些不都是从Linux中学到的,但我们可以看看Linux是怎样淋漓尽致地运用这些理论。如果我是对的,这些格言警句会帮助你准确地理解到底是什么让Linux社区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这么多好软件,而且,也许这些格言还能帮助你成为一个富有成效的人。

  • 2024/05/01 发表想法

    gap存在

原文:互联网原生的邮件转发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并不适用,因为它最适用于机器一直在线的情况,而我家里的机器并不总是在线,而且也没有一个静态IP地址。我需要这样一个程序,它可以在我时断时续的拨号上网期间,把我的邮件取到本地。

  • 2024/05/01 发表想法

    改源码啊

原文:看来我需要一个POP3客户端。于是我便到网上找了一个(事实上我找到了三四个),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它有个明显的缺陷:它不能正确地解析取回邮件的邮箱地址,导致我不能正确回复。

  • 2024/05/01 发表想法

    是的,因为他们在构建自己认为的未来美好世界,所以是使命驱动他们持续改进,即使没有报酬

原文:1.好的软件作品,往往源自于开发者的个人需要。 按说这是显而易见的(正如老话说“需要是发明之母”),但太多的软件开发人员并不需要也不热爱他们正在开发的软件,他们把编程当差事,为的只是拿薪酬。Linux世界里可不是这样——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Linux社区里原创软件的平均质量是如此之高。

  • 2024/05/01 发表想法

    在别人基础上完成你的想法,现在就GITHUB

原文:2.优秀的程序员知道写什么,卓越的程序员知道改写(和重用)什么。

  • 2024/05/01 发表想法

    哈哈,要懒惰

原文:卓越程序员们有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建设性懒惰”,他们知道人们要的是结果而不是勤奋,而从一个部分可行的方案开始,明显要比从零开始容易得多。

  • 2024/05/01 发表想法

    找个框子,自己开始改造

原文:以Linus Torvalds为例,他并没有尝试从零开始写Linux,而是以重用Minix(一个用于PC机的迷你型UNIX类操作系统)的代码和理念作为开始,虽然Linux中所有Minix代码最终都被移除或重写,但它在Linux成长初期确实起到了类似脚手架的作

  • 2024/05/01 发表想法

    这个逻辑很简单,你判断哪个代表对更多人,更大范围人的福祉赋能

原文:另外,还有一个理论上的原因让我决定转换,这可是早在Linux之前我就学到的:

  • 2024/05/01 发表想法

    现在面临一个选择,是类似情况,不知道哪个技术代表未来更多人的诉求,需要讨论和思考,给出判断,选择,当然,可以选择都要

原文:3.“计划好扔掉一个吧,迟早你会这么做的。”(Fred Brooks,《人月神话》第11章)

  • 2024/05/01 发表想法

    动机和动力很重要,我有动力去做这个事情,让更多人享受福祉,是我的乐趣

原文:4.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有趣的事情自然会找到你。 当然,Carl Harris的态度更重要,因为他明白: 5.当你对一个程序不再感兴趣时,你最后的责任就是把它交给一个可以胜任的接棒者。

  • 2024/05/01 发表想法

    开源世界用户和开发者可以互换

原文:我就这样继承了popclient,同样重要的是,我继承了popclient的用户群。拥有用户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不仅表明你正在服务于某种需要,表明你做对了某些事,如果发展得当,他们还会成为你的开发合作者

  • 2024/05/01 发表想法

    但这个依赖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使用linux的人,大多数具备计算机能力,或者是开发者,windows用户就不会有这么大比例的开发者

原文:6.把你的用户当成开发合作者对待,如果想让代码质量快速提升并有效排错,这是最省心的途径。 这种做法的效力很容易被低估,事实上,连我们这些在开源世界里的人,都极大低估了这种做法的效力,也就是用户越多就越能有效对抗系统的复杂性,直到Linus Torvalds向我们明白地展示这一点。

  • 2024/05/01 发表想法

    这个模式不错,快速完成有一定质量的核心组件,然后开源开放更大的能力给用户群

原文:不只是Emacs,还有其他一些软件产品也使用了两层架构和两级用户群,内核使用大教堂模式开发,工具箱(toolbox)使用集市模式开发,比如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现的商业化工具MATLAB就是这样,MATLAB和其他类似产品的用户们发现,创新、酝酿和行动最频繁发生的地方总是在产品的开放部分,而这部分的改进也总是由庞大而多样化的用户群完成。

  • 2024/05/01 发表想法

    感觉这个需要我好好思考下,因为如果涉及资产,涉及商业,总会有压力和谨慎,但又想使用集市模式获得更有创新的涌现和持续生命力

原文:2.4 早发布,常发布 尽早和尽量频繁发布是Linux开发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开发者(包括我)都习惯性地认为:除非是很小的项目,这么做有害无益,因为软件的早期版本几乎都是问题版本(buggy version),如果早早发布,恐怕会耗尽用户们的耐心。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可以尝试这个模式,weekly plan and weekly build

原文:Linus把他的用户当作开发合作者看待,并以一种尽可能最有效的方式: 7.早发布,常发布,倾听用户的反馈。

  • 2024/05/02 发表想法

    一个闭环,很棒,开发者和用户

原文:所以,如果快速发布和利用互联网杠杆效应不是碰巧而为,而是Linus慧眼发现的最省力路径,那么他最想利用的是什么?什么是他最想从这种开发机制中获取的好处? 这样一问,答案就显而易见了。Linus在持续不断地激励和回报着他的黑客/用户,用自我满足感激励他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大范围测试,及早进入用户使用

原文:8.如果有足够多的beta测试者 [1]和合作开发者,几乎所有问题都会很快显现,然后自然有人会把它解决。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协作模式,发现和修复,俩波人

原文:“有人发现问题,”他说,“另有人搞定问题,我可以公开地说,发现问题更具挑战性。”这个改正很重要。我们会在下一节仔细考查排错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但关键在于,Linux模式下排错的两个部分(发现问题和修复问题)通常都很快

  • 2024/05/02 发表想法

    稳定性和安全是linux核心,开源和可扩展也是

原文:就是这样,这就足够了。如果Linus定律是错的,那么任何一个像Linux内核这么复杂的系统,经过如此多黑客的改动,在无法预见的不良交互影响以及难以发现的“深度隐藏”bug的重压下,应该已然在某个时刻轰然倒塌了。如果Linus定律是对的,它可以很好解释Linux为什

  • 2024/05/02 发表想法

    这啥定律

原文:也许人们不该为这个定律而惊讶,社会学家早在多年前就发现,一群专家(或一群无知的家伙)的平均观点要比一个随机选择的人的观点更有预见性,这就是“德尔菲效应”(Delphi effect)。看来Linus的做法表明这个理论甚至也适用于操作系统排错——“德尔菲效应”可以驯服软件开发的复杂性,甚至是操作系统内核开发这样的复杂性。 3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前提是用户自己有能力区分自己适合哪种版本号的linux

原文:为防范严重bug给用户带来的影响,Linus有这么一招:在Linux内核版本号上加以标识(可以从版本号看出系统是否稳定——译者注),潜在用户要么选择上一个被标识为“稳定”的版本,要么冒着有bug的风险使用最新版本以获取新特性。这种策略还没有被Linux黑客们系统性地加以模仿,也许他们以后会这样做。事实上,给用户以选择使得两种版本都更具吸引力。 5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微观上如何实现集市模式的运转

原文:从宏观上观察到集市模式能极大加速代码排错和演化是一回事,但从微观上,结合开发者和测试者的日常行为,完全理解这是怎样做到的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就另是一回事了。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对用户有要求

原文: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楚这个现象:如果报告bug的用户对源码不关心,则其报告通常不会很有用。

  • 2024/05/02 发表想法

    传统软件的问题

原文:这里隐含的问题是开发者和测试者对程序有着不匹配的思维模式,测试者是从外往内看,程序员是从内往外看。对于不开放源码的软件开发,开发者与测试者往往局限于自己的角色,各说各话,都对对方倍感沮丧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开源可以共享上下文,快速通过 bug 描述定位bug,但前提是测试者,用户,是行业内的相关开发者

原文:所以,如果beta测试人员和核心开发人员都能意识到源代码的作用,就能极大增强双方沟通和合作的效果。相应地,即便在合作者很多的情况下,核心开发人员的时间也会节省很多。

  • 2024/05/02 发表想法

    精干的小组

原文:开源方法之所以能节省开发者的时间,另一个原因是开源项目所常采用的沟通模式,以前我习惯使用“核心开发人员”这个术语,主要想区分一下项目核心人员(通常很少,最常见的是一个人,典型情况是一到三人)和外围人员,外围人员通常由beta测试者和潜在的贡献者组成(通常会达到数百人)。

  • 这个术语,主要想区分一下项目核心人员(通常很少,最常见的是一个人,典型情况是一到三人)和外围人员,外围人员通常由beta测试者和潜在的贡献者组成(通常会达到数百人)。 传统软件开发在组织结构上的根本问题由Brooks定律一语道破:“在一个已经延期的项目上增加人手,只会让项目更加延期。”更为一般地讲,Brooks定律指出,随着开发人员数目的增长,项目复杂度和沟通成本按照人数的平方增加,而工作成果只会呈线性增长。 Brooks定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人们发现,bug很容易集中在不同人写的代码的交互接口上,沟通/协调的开销会随开发者间接口数的增加而增多,也就是说,问题规模和开发人员间的沟通路径数相关,即和人数的平方相关(更精确地讲,应该是N(N-1)

  • 2024/05/02 发表想法

    这倒是

原文:随着开发人员数目的增长,项目复杂度和沟通成本按照人数的平方增加,而工作成果只会呈线性增长。

  • 2024/05/02 发表想法

    星型沟通

原文:代码修改和bug报告都会流向核心团队,只有在那个小的核心团队里才会有Brooks开销。

  • 2024/05/02 发表想法

    测试用户

原文:·我把每一个因fetchmail联系我的人都加到beta列表(是指beta测试人员邮件列表——译者注)中。 ·每次发布新版本时,我都向beta列表发送朋友对话般的通知,鼓励他们参与。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宝贵的早期用户,我们项目也要学习这个

原文:10.如果你把beta测试者当做最珍贵的资源对待,他们就会成为你最珍贵的资源。 衡量fetchmail有多成功的一个有趣指标是beta列表(fetchmail-friends列表)的规模,在本文最新一版时(2000年11月),列表成员达到了287名之多,并且每周还增加2到3名。

  • 2024/05/02 发表想法

    谦逊是美德

原文:很有趣的是,如果你发自内心地谦逊,并承认你欠别人很多,你将很快发现世界会这样对待你:他们认为是你发明了整个软件,

  • 2024/05/02 发表想法

    来自用户的价值反馈和热情鼓励

原文:我把这些邮件收藏了起来,如果什么时候我开始怀疑人生,我就把它们拿出来看看:-)。

  • 2024/05/02 发表想法

    确实是,对事物本质的思考,越清晰,越简洁,越接近本质

原文:12.通常,那些最有突破性和最有创新力的解决方案来自于你认识到你对问题的基本观念是错的。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叠加功能简单,删除功能难,想清楚自己定位

原文:13.“设计上的完美不是没有东西可以再加,而是没有东西可以再减。”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天才开创,黑客构建

原文:,但是,大多数科学、工程以及软件开发都不是天才完成的,在青史上留名的往往是黑客。

  • 2024/05/02 发表想法

    望文生义,预期内功能

原文:14.任何工具都应具备预期内的功能,但一个伟大的工具能给你带来预期外的功能。

  • 2024/05/02 发表想法

    使用issue和开发规划,让用户了解roadmap

原文::(a)能运行,(b)让潜在的合作开发者相信,这个软件在可预见的未来,能演变成一个非常棒的东西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借力而非有力

原文:我想,一个协调者是否拥有卓越的原创设计能力,并不是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但他是否能识别出别人的优秀创意,则一定是最关键的。

  • 2024/05/02 发表想法

    迭代模式有点像复杂系统的涌现,大量的不同路径尝试,总有生命出现

原文:fetchmail项目之所以能成功,相信部分原因是我限制了表现自己聪明的倾向。这(至少)反驳了设计原创性是集市模式项目成功关键的论点。

  • 2024/05/02 发表想法

    我的水平得加强啊🤣

原文:。开源社区内在的声誉评价机制会给人们施加微妙的压力,使那些不能胜任项目发展的人,不会去发起一个开发项目。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机制非常有效。

  • 2024/05/02 发表想法

    E人?

原文:Linus是个好人,人们都喜欢他并愿意帮助他,这(和他的项目成功)不是巧合。我精力充沛、性格外向、乐于社交、有一些脱口秀演员般的说话风格和临场反应,这也不是巧合。为了让集市模式运转,哪怕有一点点的人格魅力,都会对你大有裨益。

  • 2024/05/02 发表想法

    我尝试解决的就是我感兴趣的问题

原文:18.想要解决一个有趣的问题,先去找一个让你感兴趣的问题。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对,就是进化

原文:那就是下一阶段——由用户和共同开发者们组成庞大而活跃的社区,共同促进软件的进化。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协作方式和组织结构不同

原文:。Brooks定律已经被广泛地视为真理,但在本文中我们已经通过多种方式论证了开源软件的开发过程不满足这个定律背后的一些假设——并且从实践上看,如果Brooks定律普适于所有开发项目,Linux是不可能完成的。

  • 2024/05/02 发表想法

    这个其实很好,相互促进

原文:(最近,Kent Beck在其“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技术中提出的结对编程——两个程序员肩并肩共同完成编程——可以看作是一种效仿。)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开源方式协作,但老实说,国内我很没有信心这样做,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空余时间,生存已经让你无力思考,即便高端程序员,同样如此

原文:。一个在封闭项目中只靠自己的开发者,将远远落后于这种开发者:他们知道如何创建一个开放的、有改进能力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反馈并提供设计空间拓展、代码贡献、bug定位以及软件的其他改进。

  • 2024/05/02 发表想法

    但这种共识方式协作,很难进入

原文:,我开始感悟到按“命令与纪律原则”行事和按“共识原则”行事之间的重要区别。前者在军队检阅时的作用令人钦佩,但在真实生活中却一文不值,想要达到目标,必须要靠众人的齐心协力。”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尝试思考,拆解,应用到web3社区

原文:,他就不得不学会如何施行Kropotkin所提出的“共识原则”,招募和激励有兴趣的成员形成有效社区。他还必须学会如何使用Linus定律。

  • 2024/05/02 发表想法

    mark,构建这样以reputation为激励的精英团体,是一个思路,如果形成文化并持续传播,可以解决社区文化和可持续性问题

原文:Linux黑客们致力于最大化的“效用函数”,其目的并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经济价值,而是自我满足和黑客声望这些无形的东西。(有人把这种动机称为“利他”,但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即“利他”本身是“利他者”自我满足的外在表现。)按这种方式运转的志愿者文化其实很常见,除了黑客圈,我还长期参与在科幻迷圈子中,不像黑客,科幻迷们早就清楚认识到“egoboo” [5](个人在团体中声望的提升)是志愿者活动背后的基本驱动力。

  • 2024/05/02 发表想法

    感觉以太坊的v也是类似的角色

原文:可以把Linus方法看成是创造一个有效率的“egoboo”市场——把一个个黑客的利己动机尽可能牢靠地牵系到一个艰巨的任务目标上,而这个目标只有在众人持续的合作之下才能达成。正如我在fetchmail项目上所展示的(虽然项目小了点),Linus方法可以被复制并取得很好效果。也许我做得比他更有意识和更有计划一些。

  • 2024/05/02 发表想法

    可以深入分析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声望市场,个人egoboo市场,mark

原文:程序员痛恨写文档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为什么Linux黑客们还要写出这么多文档?很明显,Linux自由的“egoboo”市场比那些有重金投资的商业软件公司,能够产生更有道德、更利他的行为。

  • 2024/05/02 发表想法

    违反了人月神话的平方定律

原文:fetchmail和Linux核心项目都表明,如果对参与者的“自我”做适当奖赏,一个优秀的开发者或协调者可以利用Internet获取多开发者的好处,而不会让项目陷入混乱不堪。

  • 2024/05/02 发表想法

    那传统世界的经济模式的颠覆,感觉也是这个逻辑,大量的普通用户,为了一个共识,会超越原有世界物质财富最多的组织形式,以加速度诞生新组织形式的开源资产浪潮

原文:可能最终导致开源软件取得胜利的,不是因为“合作是道德正确的”或“软件闭锁 [6]是道德错误的”(也许你相信后者,但Linus和我不这样认为),而仅仅是由于闭源世界不能赢得一场与开源社区之间的不断演化的军备竞赛,因为后者可以在一个问题上投入比前者多几个数量级的熟练技术工时。

  • 2024/05/03 发表想法

    正解,但有限制条件

原文::由程序员和无政府主义者组成的快乐的网络部落,战胜和压倒了等级森严的传统闭源软件世界。

  • 2024/05/03 发表想法

    传统组织形式的开发或者其他工作,肯定有它的核心价值和适配场景

原文:大多数对集市模式的异议都归结到这一点:集市模式支持者低估了传统管理方式带来的生产率乘数效应

  • 2024/05/03 发表想法

    开源方式更省钱,更高效,更丰富

原文:不管是什么,它肯定不是这三项目标的可信履行:最后期限、预算和需求书中的所有功能。能达到其中一个目标,就已经是很少见的管得不错的项目,更不用说三个全达到了。它也不是在项目生命周期内适应科技和经济变化的能力,这方面,开源社区已被证明远远更为有效(这很容易被核实

  • 2024/05/03 发表想法

    中心化管理模式有巨大的内耗

原文:·明确目标并让大家朝同一个方向努力。 ·监督并确保关键细节不被遗漏。 ·激励人们去做那些乏味但必要的“体力活”。 ·组织人员部署并获得最佳生产力。 ·调配项目所需的资源。 显然所有这些目标都是有价值的,但在开源模式及其所在的社会语境中,人们会惊奇地发现这些目标毫无意义,我们按颠倒过来的顺序分析。

  • 2024/05/03 发表想法

    典型内耗

原文:朋友告诉我,很多资源调配基本上是防守性的;一旦你拥有人、机器和办公空间,你就不得不防备同级管理人员对资源的竞争,以及上级对有限资源中最有效部分的调用。

  • 2024/05/03 发表想法

    之前也备注过,精英是潜台词

原文:。我那个朋友对开源世界和大型封闭项目都比较熟悉,她相信开源之所以成功,部分原因是开源文化只接受编程人员中那最有才华的5%。她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组织部署其他的95%,并因而第一手见证到那广为人知的差异:最有才华的程序员和那些刚刚及格的程序员之间,生产率能相差100倍。

  • 2024/05/03 发表想法

    意义和动机,是好问题,和社区的价值类似,待在社区,就是意义,解决问题,就是意义

原文:如果传统、闭源、严格管理模式的软件开发真的想靠这种由“无聊”部分组成的马其诺防线来防御,那么它之所以在某个应用领域能继续生存下去,只是因为还没人发现这些问题是真正有趣的,并且还没人发现迂回包抄的路径。一旦有开源力量介入这些领域,用户就会发现终于有人是因为问题自身的魅力而去解决它的,就像其他所有需要创造力的工作,若论激励效果,问题自身的魅力比单纯的金钱要有效得多。

  • 2024/05/03 发表想法

    这确实是有价值的思考,我们再上升一个纬度,中心化组织和去中心化组织,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对比,长远看,是不是公司要被社区替代呢?感觉确实有很大可能,至少在不同领域,有并驾齐驱的可能

原文:目前来看,传统的开发管理相对于开源,至少在两方面(资源调配和组织)都没有胜算,而且似乎在第三点(动机)上也快要玩完了

  • 2024/05/03 发表想法

    成就感,正反馈,reputation

原文:所以,我们对传统软件开发管理者的答复就很简单了——如果开源社区真的低估了传统管理的价值,那为什么你们中的这么多人都表现出对你们自己流程的不屑? 又一次,开源社区的例子把这个问题变得更为尖锐——我们做这些是为了乐趣。我们创造性的游戏已经在技术上、市场占有率上、观念认同上以令人震惊的速度获得了增长,我们不仅证明了我们可以做出更好的软件,而且证明了快乐也是一种资产。

  • 2024/05/03 发表想法

    回归到人的本质上,AI越来越发达,如果能源革命顺利发生,那电力充沛,计算资源充沛,人的内核再次被挤压,

原文:更进一步,我想给出一个更普遍的关于软件的经验(可能适用于所有创造性或专业性工作),人类通常会从一种位于“最佳挑战区”的任务中获得乐趣,也即它不是太容易而让人无聊,也不是太困难而无法完成。一个快乐的程序员是一个既没有被浪费也没有被压垮(由于不适当的目标或过程中充满压力与冲突)的人,乐趣预示着效率。

  • 2024/05/03 发表想法

    人要回归人的本质,自由的人性,去做创造和想象,人最擅长的,而非随时可替代的机械劳动,所以让人发挥核心价值,是开源运动的最本质动力所在

原文:如果你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恐惧和厌恶(即便你以自嘲的形式来表达——比如悬挂呆伯特玩偶),就应该意识到过程已经出了问题。快乐、幽默和玩兴是真正的资产,前面我之所以写“快乐部落”(happy horde)并不是为了首字母押韵,而用一只憨态可掬的企鹅作为Linux吉祥物也绝不仅仅是为了搞笑。

  • 2024/05/03 发表想法

    开源界算成功的,商业上缺少其他的帮助,这个案例其实很有研究价值,代表仅仅开源,并不能改变世界,因为世界是运行在资本经济模型上的,这个需要区块链来解决

原文:网景准备在商业世界中给我们提供一个大规模的、真实的集市模式的测试。开源文化现在面临一个危险:如果网景此举失败,那么开源概念将受到严重怀疑,商业世界将在未来十年中都不会再碰它。

  • 2024/05/03 发表想法

    开源运动中不仅仅要开源,更是开放,是对组织形式的调整,是提供统一透明上下文的信息平权,是决策模式的改变,不是代码开源就可以了

原文:与此同时,开源理念在其他很多地方已经获得了成功和支持。自网景发布源码以来,我们看到人们对开源模式的兴趣有爆发式的增长——这种趋势由Linux操作系统推动,并推动Linux继续获得成功,Mozilla引发的潮流将继续加速前行。

  • 2024/05/03 发表想法

    很好的激发自由人性的好东西

原文:“egoboo”是ego boosting的口语化简称,是指参与志愿工作得到公共认可而获得的快乐,这个术语大约出现在1947年,最早用于科幻迷圈子。egoboo原本是描述人们看到自己名字出现在出版物上的感觉,由于做到这点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做一些值得被别人提及的事情,该概念很快用到了志愿者活动中。——译者注

  • 2024/05/03 发表想法

    真的很激动人心,感觉是在创造历史,影响人类未来,要研究和学习下

原文:Linus Torvalds于1999年在“The Linux Edge”一文中提到:“Linux现在有数百万用户、数千名开发者和正在增长的市场,Linux用在嵌入式系统中,用在机器人系统中,用在航天飞机上,我想说我早知道这些都会发生,这些都是统领世界计划的一部分”。——译者注

第五章 3.开垦心智层

  • 2024/05/03 发表想法

    了不得,感觉不是程序员和开源了,是社会学问题思考层面了

原文:观察到开源软件“官方”意识形态(通过版权许可来定义)和黑客的实际行为存在矛盾之后,我研究了开源世界里处理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习惯做法,展示了其中隐含的与Lockean土地权理论相类似的财产权理论。然后我将这些习惯关联至黑客的“礼物文化”,也即通过付出时间、精力和创意,参与者在竞争中获取声望的文化。最后,我对黑客文化中冲突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推论。

  • 2024/05/03 发表想法

    拆分意识和无意识

原文:文化是有适应能力的机器,开源文化会对一系列可识别的动力和压力做出反应。通常,文化对其所处环境的适应,既反映了其自觉的意识形态,也反映了其隐藏的、无意识或潜意识的认识。而无意识调适和其意识形态的不一致,是很常见的现象。

  • 2024/05/03 发表想法

    互联网本身的人性自由是出发点

原文:Internet开源文化的意识形态(即黑客们所称的信仰)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话题。所有成员都认为开源(也即软件可以自由发布、可以迅捷地演化、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是一个好东西,值得投入大量的和群体的努力。

  • 2024/05/03 发表想法

    挺好的科研量表设计,学习研究下

原文:上面的分类能够组合出九种态度,在开源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做这种区分是有价值的,因为这暗示着开源文化中不同的目标、适应性和合作行为。

  • 2024/05/26 发表想法

    对抗可能是后面被抛弃的原因之一

原文:多年来,FSF是开源文化唯一的最为重要的焦点,它产生的大量工具,仍然对开源文化至关重要。FSF也是长期以来唯一以机构身份(黑客文化外部可观察到的)对开源进行赞助的组织。他们有效定义了“自由软件”概念,并有意赋予其对抗意味(后来出现的“开放源码”叫法则有意避免这点)。

  • 2024/05/26 发表想法

    后来也慢慢淡出了

原文:记上FSF那种狂热态度和反商业目标的烙印。RMS本人否认自己是反商业化的,但他的计划被绝大多数人如此解读(包括很多他的忠实信徒)。FSF以生机勃勃和清晰明确的行动致力于“消灭软件闭锁!”,这成为最接近黑客意识形态的行为,而RMS则成为最接近黑客文化首领的人物。

  • 2024/05/26 发表想法

    致敬GPL

原文:FSF的许可条文“通用公共许可证”(GPL)表达了FSF的态度,并在开源世界中得到广泛使用。

  • 2024/05/26 发表想法

    工程和商业角度的改进

原文:对典型的实用派而言,其反商业化的程度只能算是中等,他们对商业世界的主要抱怨不是“闭锁”,而是商业世界一直拒绝接纳UNIX、开放标准和开源软件这些更好的做法

  • 2024/05/26 发表想法

    那Linux算实用派?

原文:多年以来,作为黑客文化的一部分,实用派对完全接纳GPL或FSF计划表达了顽固的拒绝。这种态度贯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并往往和Berkeley UNIX粉丝、BSD许可证使用者、众多开源UNIX系统(以BSD源码为基础)的早期发展联系在一起。但这些活动并没有构建起一个稍具规模的集市社区,而是走向了严重的碎片化和低效能。 直到1993至1994年,由于Linux的爆发,实用派才找到一个真正有力的基础,尽管Linus Torvalds从来没有反对过RMS,但他树立了一个友好对待商业Linux成长的榜样,他公开支持在特殊用途上使用高质量的商业软件,并对黑客文化中的纯粹派和狂热人士予以适度的调侃。

  • 2024/05/03 发表想法

    这个转变的根源是新生力量没有Unix时代背景,多数是Linux的开源力量,对商业化是中度排斥,而不是干掉闭源,所以集体转向开放源码成为主流

原文:完全反商业化的纯粹派,越来越发觉自己成了少数派。1998年2月网景公司声明开放“Navigator 5.0”源码之时,态势就更为明朗了,企业界对“自由软件”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而黑客文化则抓住这个空前机会,将产品标识从“自由软件”改为“开放源码”,这个改变立刻赢得一片赞扬之声,以至于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觉得有些吃惊。

  • 2024/05/03 发表想法

    多样性是好事情

原文:继Linux之后,Larry Wall创立的Perl社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文化,建立在John Osterhout的Tcl和Guido van Rossum的Python之上的文化,虽然稍小但也很有影响力。这三个社区都有自己设计的不同于GPL的版权方案,以表达其独立的意识形态。

  • 2024/05/26 发表想法

    不加限制就是无需许可的默认自由权利,确实会产生竞争性分支和分裂社区的可能,但实际上很少有这种分支或者fork产生,这个根源是社区的决策机制是无权威,去中心的,给了人们一起构建自己需要想要软件feature的希望,从而没必要fork.

原文:OSD(以及与OSD一致的版权声明,如GPL、BSD许可证、Perl的艺术许可证(Artistic License))隐含的规则是“任何人能干任何事”(anyone can hack anything),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人们获取任意开源产品(如自由软件基金会的gcc编译器)、复制其源码、推进其向不同方向演进,并都可声称是该产品。

  • 2024/05/26 发表想法

    这些是fork的典型案例,可以研究看看

原文:开源许可证没有对“分支”做任何限制,更不用说“伪分支”了。人们可能会说这暗中鼓励了分支,但实际上,“伪分支”比较常见,分支却几乎没有发生过。重大项目极少产生分化,如果有,也总伴随着重新命名以及大量的公开解释,很明显,在诸如GNU Emacs/XEmacs分化、gcc/egcs分化,以及从BSD派生出的各种分化中,分化者都觉得他们在违背一个相当强大的社区准则 1。

  • 2024/05/26 发表想法

    开源文化中的核心,repo控制权

原文:事实上,和“任何人能干任何事”共识相矛盾的是,开源文化有一套严格的但主要是“不允许”类型的所有权惯例。 这些惯例决定了谁能修改软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修改,以及(特别是)谁有权利向社区发布修改后的版本。

  • 2024/05/26 发表想法

    禁忌和惯例,文化的行程

原文:在本文的余下部分,我们将仔细研究这些禁忌和所有权惯例。我们将不仅探究这些概念是如何运转的,还将揭示开源社区背后隐藏的社会动力学及激励结构。

  • 2024/05/03 发表想法

    所有权,贡献者列表,社区声誉

原文:在资产可以被无限复制和轻易改变,且其环境文化既不是强制权力关系也不是物质稀缺经济的情况下,“所有权”该如何理解呢? 实际上,开源文化对这个问题有着简单的回答:一个软件项目的“所有者”就是在社区中众所周知的对软件版本改动有唯一发布权的那个人。

  • 2024/05/03 发表想法

    一个类似于正统性的东西,可以自然获取,正式移交或者自我举荐

原文:通常有三种方式获得开源项目的所有权:第一种也是最显然的,就是去创建这个项目,当这个项目在开始时就只有一个维护者而且这个维护者仍然起作用的时候,所有权问题是连提都不该提的。 第二种方式是获取前任对所有权的移交(有点像“接力棒传递”)。这在社区中很容易理解,当项目“所有者”不愿意或者不能在开发和维护中投入必要的时间时,他(她)有义务将项目移交给一个有能力的继任者。 如果是重大项目的控制权移交,做一个隆重的公开声明是很有意义的。虽然没有听说过开源社区能够实际干涉所有者对继任者的选择,但习惯做法上显然认为合法性公开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较小的项目,如果发生所有权变更,通常在项目发布的变更历史中说明就可以了。如果控制权的交出在实际上并非出自前任的自愿,通常认为,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前任可以通过公开反对来获取社区支持并最终夺回控制权。 第三种方式是一个项目需要维护但项目所有者已经消失或失去兴趣了。如果你想维护该项目,你的责任是努力找到这个“所有者”,如果找不到,你可以在相关场所(比如Usenet上专注于该应用领域的新闻组)声明该项目似乎是一个“孤儿”,而你想为之负责。

  • 2024/05/03 发表想法

    三种方式其实是一个准则,作出实质性贡献

原文:如果你通过了这个过程(在用户社区的见证下)并且没有任何异议,你就可以声称自己拥有这个孤儿项目的所有权,并将之写入history文件。然而,比起所有权交接,这种方式稳妥性略差,在你做出实质性改进(在用户社区的见证下)之前,你不能认为自己有完全的合法性。

  • 2024/05/03 发表想法

    约定俗成

原文: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黑客在并不了解习惯做法的情况下就知道去这样做。事实上,本文大概是第一次有意识和比较完整地总结了这些做法。

  • 2024/05/03 发表想法

    谢林点,符合人性,有自然正统性

原文:另一个有意思的特点是,他们对这种习惯做法的遵循,表现出非凡的(甚至是让人震惊的)一致性。我注意过足有数百个开源项目,不管是亲眼看到的还是听说的,严重违反传统的事情屈指可数。

  • 2024/05/04 发表想法

    公共意识很重要,不要把公共一切都依赖政府,长期看会变成不独立思考的不完整的个体,俗话就是养猪,开源运动如此,社会运动也如此

原文:这个趋势鼓励更多的公众责任心、更多的公众注意,以及对项目名誉和变更历史维护的更多关心,其目的是建立和巩固项目当前所有者的合法性。

  • 2024/05/04 发表想法

    谁耕种,谁拥有

原文:如果你学过法律史和政治哲学,可能会辨识出开源的所有权理论在实质上等同于英裔美国人关于土地所有制的习惯法(common law)理论。

  • 2024/05/04 发表想法

    这个是适合大片荒地,西部开垦之类的背景,弱政府,半自治的文化背景,大政府,集权制,土地早就有分配了

原文:在这个理论中,有三种办法获得土地所有权: 如果在边远地区有无主的土地,人们可以通过开垦、劳作、筑起护栏并保卫这片土地,从而获取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 对于已经有主的土地,所有权转移的常规方法是契约转让——也即从上任所有者那里获得契约。“契约链”在土地所有权理论中是很重要的:拥有一片土地的理想证据是一连串的契约移交,一直追溯到土地最早开垦的时候。 最后,习惯法理论注意到土地所有权可能被遗失或丢弃(如某片土地的所有者离世且没有继承人,或者某片土地无人认领且缺乏对应的契约文件)。这种情况下,某片土地成为遗弃土地,它有可能被“逆权侵占”(adverse possession)——有人搬进来、修缮它、保卫其所有权,就像是开垦了它那样。

  • 2024/05/04 发表想法

    需要研究下

原文:,正如黑客惯例那样,习惯法理论也在有机地演变。在斯堪的纳维亚民族和日耳曼民族,它发展了一千多年。英国近代政治哲学家John Locke将其进一步系统化和理性化,所以该理论有时也称Locken财产权理论。

  • 2024/05/04 发表想法

    守卫成本,财产观念

原文:逻辑上讲,如果在某个地方存在高度经济价值或生存价值的财产而没有一个强大到可以强制集中分配稀缺资源的唯一权力机构,类似的理论就会被发展出来。即便是在狩猎采集(hunter-gatherer)文化中,这一点也是正确的,虽然有时人们会浪漫地认为该文化没有财产的概念。举例来说,生活在非洲南部Kgalagadi(先前称Kalahari)沙漠的!Kung San布须曼人,虽然没有猎场所有权一说,但水洼或泉水是有所有权的,且遵循着类似Locke的理论。 !Kung san这个例子很有启发性,因为它表明Lockean财产权习俗仅仅产生于资源期望价值超出保卫成本的地方。猎场之所以不是财产,是因为从猎场获取的收益不可预期而且易变,猎场也不是日常维生的必需品(尽管被高度重视);而水洼对生存至关重要,而且由于比较小而容易守卫。

  • 2024/05/04 发表想法

    定义黑客活动空间

原文:本文标题中的“心智层”(noosphere)是思想上的领土,是指所有可能想法的空间 3。我们在黑客传统中看到的只是Lockean财产权理论在心智层一个子集(也即所有程序的空间)上的体现。因此所谓“开垦心智层”,就是每个开源项目创始人所从事的活动。

  • 2024/05/04 发表想法

    有双重性

原文:他继而指出,黑客项目所位于的空间不是心智层,而更像是一种双重心智层空间,也即在心智层上探索的程序项目空间。

  • 2024/05/04 发表想法

    黑客传统的文化渊源

原文:Lockean理论的逻辑容易让人想到,开源黑客之所以遵循这些传统,为的是保卫他们劳动付出的某种预期回报,回报必须大于在项目开垦上的投入、对版本历史(用来记载“契约链”)的维护成本、对孤儿项目“逆权侵占”前做出公开声明并等待的时间投入。

  • 2024/05/04 发表想法

    开源软件所有权

原文:更进一步,开源的“收益”肯定不仅包含对该软件的使用,而且包含那些会被“分支”危害或稀释的东西。如果软件使用是唯一的收益,那么就不会存在对“分支”的禁忌,开源所有权也就不会那么类似于土地所有权。而事实上,现存的开源版权中确实存在这种类型(也即“收益”仅仅为使用,“分支”并不是问题)

  • 2024/05/04 发表想法

    追求别的

原文:所以黑客并不是在追求很接近物质财富的东西(比如收集稀缺的纪念品)

  • 2024/05/26 发表想法

    出于理想,非常认同

原文:这种额外作用对于大多数黑客是非常少见和非主流的,它远不能成为黑客动机的唯一解释——即便我们无视黑客们的反复声明:他们做这些不是为了钱,而是出于理想或爱。

  • 2024/05/04 发表想法

    很明显是reputation带来的信任的渡让,从而获得更多的信任和社会交易

原文:然而,如何导致这种经济上的额外作用是值得研究的。下面我们会看到,如果能够理解开源文化自身的“声誉”动力,将能很好地解释这些。

  • 2024/05/04 发表想法

    两个文化

原文:让我们从史学移步至人类学和经济学,考察一下“交换文化”和“礼物文化”的区别。

  • 2024/05/04 发表想法

    协作和组织的出现,是为了生存

原文:大多数的人类组织模式都是为了适应稀缺和匮乏,每种模式有其不同的社会地位获取途径。

  • 2024/05/04 发表想法

    不同组织形式,有了不同的文化形态,进而驯化出不同的人文,但归根结底,自由人性是要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的,因为追溯到开始,组织是为了服务人而出现的,而不是现在,人是为了服务组织而存在的,价值逻辑的完全颠倒

原文:最简单的模式是“命令体系”。在命令体系中,稀缺物品被中心化的权力分配并以武力为后盾。这种体系的延展性很差 5,当规模变大时,它变得越来越官僚和低效率。出于这个原因,如果命令体系的规模超过一个大型家族,那么它几乎总是寄生在另一个不同类型的更大的经济体之上。在命令体系中,社会地位的获取主要取决于对强制力量的使用。

  • 2024/05/04 发表想法

    在经济体系中,资本主导了近三百年或者更久远的社会行为和价值标准,不代表其他的不是正确的或者有可能替代它的,只是它还在成长,需要更多酝酿,更多准备

原文:大多数人同时存在这两种心理模式并理解它们之间如何交互。政府、军队和犯罪组织(举例来说)都是命令体系,它们都寄生在一个更大的交换经济体(我们称之为“自由市场”)上。然而,还有一种大多数人(除人类学家外)不太了解的和上述两类完全不同的模式:礼物文化。

  • 2024/05/04 发表想法

    新文化的诞生,基于特定的时间,空间,例如物产丰富的地区,例如经济发达的地区,到达一定物质基础后,即便社会救济体系,比不发达地区的地主都舒适,可能会诞生不同于社会平均值的文化

原文:礼物文化并不是对物质稀缺的适应,而是对物质充裕的适应。产生于没有生活必需品稀缺问题的人群中,在气候宜人且物产丰富的生态环境中,我们经常可以在其原居民文化中观察到礼物文化。我们也能在自身所处的社会中观察到这点,特别是娱乐行业和富豪阶层。

  • 2024/05/04 发表想法

    之前简单研究过礼物文化,需要特定的构建,而且也不稳定

原文:充裕性会使命令关系难以维持,会使交换关系变成无意义的游戏。在礼物文化中,社会地位并不取决于你控制了什么,而是你给予了什么。

  • 2024/05/04 发表想法

    依赖于个人的觉悟,善心,境界,能力,物质基础,太多东西,最基础的是物质,或者科技到达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但可以改进,有机会

原文:所以才会有夸扣特尔族(Kwakiutl)酋长们的散财宴 [2],才会有千万富翁们精心准备的并常常是公开展示的慈善行为,才会有黑客们编写高质量开源代码的不懈努力。

  • 2024/05/04 发表想法

    不同的理解和实践

原文:然而,这些并不足以完全解释黑客文化的种种特性。在相同的(电子)媒介上,骇客和warez d00dz也有着繁荣的礼物文化,但他们有完全不同的行为。他们文化中的群体意识比黑客的更强烈也更排他,他们更喜欢私藏秘密而不是分享秘密,容易看到,破解组织更多是分发没有源码的可执行文件,而不是给出破解技术。(对此行为的一种内部观点,见书后注释5)

  • 2024/05/04 发表想法

    一本独立的书吧,mark

原文:“黑客圈简史”一文中已经总结了黑客文化的历史,它产生馈赠行为的方式并不神秘。黑客通过对竞争形式的一系列选择,已经定义了他们的文化。本文的余下部分将会检视这些形式。

  • 2024/05/26 发表想法

    这个是基本乐趣和动机来源

原文:设计优美的软件并让它运行。黑客们都经历过这种满足并乐在其中。如果某人没有这种意义上的动力,他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一名黑客,正如不喜欢音乐的人永远不会成为作曲家一样。

  • 2024/05/26 发表想法

    存在这种可能,但往往是混合的

原文:所以我们也许该考虑下另一种黑客行为模型,在这种模型下,精湛工艺(craftsmanship)带来的单纯快乐是黑客首要的动机。

  • 2024/05/04 发表想法

    如果拔高一点,是不是为了公共物品,为了更多人的福祉,而贡献自己时间,技术,创造力的黑客们,是不是是更纯粹的黑客,更应该获得reputation?

原文:这未必真实。为深入分析“工艺”模型,我们将重新审视是什么迫使黑客文化像礼物文化那样运转?在没有质量评判标准的情况下,人们如何将质量最大化?在稀缺经济并不适用的情况下,除了同侪评价还能怎样度量软件质量?看样子任何“工艺”文化最终必须将自己置身于“声誉竞争”的结构之中——并且,从事实上讲,观察历史上多个从中世纪行业协会发展出来的工艺文化,可以清楚地看到声誉竞争这种动力结构。

  • 2024/05/04 发表想法

    荣誉是被动而来,而不是初始动机,挺好的解释

原文:本文第一版在互联网上发布后,一位匿名读者评论道:“别为名声工作,如果你做得好,名声将伴随结果而来”。这是一个微妙而重要的观点,不论黑客是否注意到,声誉激励都将起到作用;

  • 2024/05/04 发表想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也算合理的解释

原文:所以,“编程乐趣”要在一定社会环境下才能成为个体的主要动机,而“声誉竞争”可能对该环境提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2024/05/04 发表想法

    三种原因可以更深层分析下,感觉动机决定一切,需要思考下

原文:首先,也是最明显的一点,在同侪中拥有好名声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出于前面提到的进化上的原因,我们都渴望体验它。(一些人试着将这种对声誉的内驱力做各种升华,使其看起来和同侪没有那么明显的关联性,比如“荣誉”、“道德操守”、“虔诚”等等,但这并不能改变其内在本质。) 第二,声誉是很好的吸引他人注意和合作的途径(在纯礼物经济中,这是唯一的途径)。如果一个人慷慨、智慧、公平交易、有领导能力,或者有其他优秀品质,就更容易让人相信和他合作能获得好处。 第三,如果你所处的礼物经济和交换经济或命令体系互相关联交织,你的名声就可能传播到后两种环境中,使你在那里获得更高的地位。

  • 2024/05/04 发表想法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原文:也就是说,要想获取地位,除了同侪声誉,没有什么更多途径了。

  • 2024/05/04 发表想法

    黑客文化的基础逻辑

原文:我们可以把前面关于黑客所有权习惯的分析整合成一个连贯的解释了,我们已经了解心智层开垦的产出,就是黑客礼物文化中的同侪声望以及所有它带来的二次收益和额外作用。 从这个理解出发,我们可以把黑客所沿袭的Lockean财产权习惯看做是一种将声誉激励最大化的手段——确保同侪将名誉赋给应得之人,而不会赋给不该得到的人。

  • 2024/05/26 发表想法

    分化会造成两个都活不下来的可能,这种恐惧也是分支少的原因可能

原文:黑客厌恶项目分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惋惜那些被浪费的重复工作——分化后的两个子项目总是有着或多或少平行的演化路线。他们也会注意到分支倾向于分裂合作开发者社区,使得两个子项目的人手都比父项目的人手更少。

  • 2024/05/04 发表想法

    这个有一些靠谱的理论分析么

原文:我曾提到文化中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无意识部分往往与其外显的意识形态有所不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例子体现在Locken所有权惯例上,尽管这些惯例违背了标准许可证所表述的意图,但仍然被广泛地遵循。

  • 2024/05/04 发表想法

    这就是之前我关注的不同点,动机不一定是事后分析的那些

原文:在与黑客讨论“声誉竞争”模型时,我观察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黑客抵制这个模型,他们非常不愿承认驱动自己行为的动力来自于“对同侪声望的渴望”或是“自我的满足”(这是我当时未考虑后果而贴上的标签)。

  • 2024/05/04 发表想法

    还不太明白,是西方文化羞于谈及自我为底层的动机,所以黑客文化不喜欢这个,还是黑客文化就不是自我为动机出发的,就是大爱,人类责任心等等的?迷惑了

原文:这揭示了黑客文化一个有趣的方面,它有意识地不信任或者看不起“自我主义”或者基于自我的动机。“自我推销”往往会遭到批判,即便整个社区可能从中获得好处。正因如此,黑客文化中的“大人物”和“部落长者”需要言谈轻柔和幽默自贬来维护他们的地位。这种否定“自我”的态度和几乎完全建立在“自我”之上的激励结构是如何协调的?这太需要有一个解释了。

  • 2024/05/04 发表想法

    这只是一种解释,不知道是不是

原文:一个重要原因是欧裔美国人对“自我”通常所持的否定态度。大多数黑客所处的社会环境都教导他们对自我满足的渴求是不好的(或至少是不成熟的)动机;“自我”在最好情况下也只是用来形容“首席女高音”(prima donna) [3]的怪脾气,糟糕的情况下则会被认作精神病的征兆。只有把“自我”升华或伪装成“同侪声誉”、“自尊”、“专业素养”或“成就感”时,人们才愿意接受它

  • 2024/05/04 发表想法

    迷惑之处

原文:让我们继续回到这条线索上的考察。由于黑客(子)文化对“自我”驱动行为有着强烈的抵制,人们不得不怀疑黑客是不是有一种特殊的自适应功能

  • 2024/05/04 发表想法

    不应该是声誉么,威望有点像影响力了,而不是大家都信任和钦佩之情的reputation,不知道英文版这个是哪个词

原文:在确立“威望”是黑客文化奖励机制的核心后,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它看上去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们仍然遮遮掩掩并相当程度上不认可这个事实。

  • 2024/05/04 发表想法

    竞争是如此激烈。

原文:在黑客社区中,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他的宣言。这里有着严格的精英意识(技术最好的人胜出),这里的信条是让质量说话,让黑客最自豪的是代码“好使”(just works),是让任何称职程序员都能看到的好东西,所以,黑客文化的知识库增长迅猛。

  • 2024/05/04 发表想法

    限制ego,可能会因为刻意炫技,而偏离原来的目标?

原文:因此,“自我表现”禁忌会促进生产力,但这只是一个次生(second-order)效果;该禁忌直接保护的是社区同侪评价系统的信息质量,之所以要抑制自我吹捧或妄自尊大,是因为它像噪声一样,往往会破坏在创造性和合作性行为实验中得出的重要信号。

  • 2024/05/04 发表想法

    大家更认可围绕的是产品,项目,代码库,是要呈现给用户的东西,而不是聚焦于个体本身,这偏离了黑客文化的关注空间

原文:更进一步,人们并不会下意识将过往的bug归咎于开发者,普遍认为“bug已被修复”比“这里有过bug”更重要。就像一位读者所说,一个人是通过修复Emacs的bug获得地位,而不是通过修复Richard Stallman的bug获得地位——用已经修复的Emacs的bug来批评Stallman会被认为是极其恶劣的行为。

  • 2024/05/04 发表想法

    可能英文版会更准确点

原文:黑客文化中赠送礼物的媒介是无法触摸的,他们表达情感细节的沟通渠道十分贫乏,面对面的接触是非常规的,这使得比起其他礼物文化,黑客文化对噪声更缺乏忍耐力,对自我表现禁忌和能力攻击禁忌的解释也需要花更多功夫。任何稍具影响力的针对黑客能力的攻击事件,都会对声誉计分板造成不可容忍的干扰。

  • 2024/05/04 发表想法

    某种程度上是分饼人

原文:谈吐柔和也是有用的,如果某人希望成为一个成功项目的维护者,他必须让社区信服他良好的判断力,因为维护者的主要工作是判断他人的代码,谁愿意将代码贡献给一个明显不能正确判断他们自己代码质量的人?或者一个试图从项目中沽名钓誉的人?潜在的贡献者希望项目领导人在客观采用他人代码时,能够谦逊而有风度地说:“是的,这个的确比我的代码好,就用这个了”——然后将荣誉给予应得之人。

  • 2024/05/04 发表想法

    非常赞同!黑客是协作文化为主导,基本项目发起人的能力很棒,投入时间很久,依然需要协作者和开源社区,更不要说还有接力棒机制,所以谦逊的意识到不是自己的功劳,很重要

原文:最后,我个人曾观察到一些顶级黑客的自谦行为,表明了他们对个人崇拜的真实恐惧(这并非没有道理)。Linus Torvalds和Larry Wall都明白无误地展现过很多次对个人崇拜的回避。在一次集体外出晚餐的路上,我对Larry Wall开玩笑说:“你是这里的第一黑客,你来挑餐厅。”他很明显地表现出了退缩。这是正确的,很多志愿者社区就是因为不能辨识共享价值观与领导者个性之间的差异而毁掉的,Larry和Linus肯定都已充分意识到这点。而另一方面,大多数黑客都很愿意有Larry遇上的这种问题,如果他们自己承认的话。

  • 2024/05/26 发表想法

    自然选择最优秀的,然后其他人远离,如果不是,则会有大量竞争者

原文:一些非常成功的项目成了类别杀手,没人希望在它周围安营扎寨,因为和这些项目的基础相比,新项目很难再吸引黑客们的注意力。

  • 2024/05/05 发表想法

    20年代,来Web3贡献开源,更加可持续

原文:从全球看来,这两个倾向(“填补空白”和“类别杀手”)是开源项目发展的总体趋势。上世纪70年代的开源项目大多都是玩具和原型,80年代多为开发工具和互联网工具,90年代则转向操作系统。每当一个问题被基本解决后,黑客们就开始攻克更新和更难的问题。

  • 2024/05/05 发表想法

    dapp?下一波开源的模式?

原文:是应用。在第三个千年的开始,我们大可预言开源会转向最后一块处女地——写给非技术人员的程序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研究一下,微软现在拥有github啊

原文:一位读者指出,将开源开发和土地开垦类比,也解释了为什么黑客对微软“拥抱并拓展”(embrace and extend)策略——将互联网协议复杂化,然后将其封闭——有着发自内心的愤怒。黑客文化可以和多数封闭软件共存,比如Adobe Photoshop的存在并不能明显减少黑客对GIMP(类同于Photoshop的开源产品)附近领域的兴趣。但如果微软能够成功地将协议“去市场化”(de-commoditizing),那就只有微软的程序员才能写出符合该协议的软件了。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确实是,这样没有委员会和投票,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可

原文:最后,声誉竞争模型解释了一个常被引用的格言,即“自称是黑客不代表你就是黑客,只有其他黑客认为你是黑客,你才是黑客” 10。从这个角度看,所谓黑客,是一个通过贡献礼物表现出他(或她)既拥有技术能力又懂得声誉竞争如何运转的人。对是否为黑客的判断是一种感知和认同,只能由那在文化中已经做得很好的人给出。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真是拿名誉赌这软件好用

原文:1.如果它不能像我所预期的那样工作,那就不是好的——不管它多么聪明和有原创性。

  • 2024/05/05 发表想法

    所以alpha,beta时间很长

原文:开源世界的1.0版意味“开发者愿意拿自己的名誉赌它好使”,而闭源世界的1.0版则意味着“如果你很谨慎,不要用这版”。

  • 2024/05/05 发表想法

    开创性的最有价值

原文:2.在心智层的拓展性工作要比在某功能域内(对现有作品)的重复性工作好。

  • 2024/05/05 发表想法

    进入主流开源系统的发行版,真的是至高荣誉

原文:3.能进入主要发行版的作品比不能进入的好。在所有主要发行版中都包含的作品最令人尊敬。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相信自然选择,大部分人的智慧

原文:所以人们会认为:多数人使用的作品优于那些少数人使用的。

  • 2024/05/05 发表想法

    半神。。。哈哈,就是无可替代,填补空白

原文:如果作品好到没人再想使用其他备选,作者将会获得巨大的威望。那些被最广泛使用的原创型类别杀手,会被纳入所有的主要发行版中,并获得最大可能的同侪尊重。成功做到这点超过一次的人,将会被人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称为“大神”(demigods)。

  • 2024/05/05 发表想法

    乏味但有价值的stupid work,脏活累活

原文:5.相比那些只挑有趣和简单工作的人,长期致力于艰苦和乏味工作(如调试、写文档)的人更令人钦佩。

  • 2024/05/05 发表想法

    难度相关

原文:6.重要的功能扩展比低层次的修补好。

  • 2024/05/05 发表想法

    核心选择价值观是,更多人的福祉,这俩有可能是相当的

原文:,但如果问这两个选项:(a)一个隐藏在OS之下的全新工具,每天可能只会被用到几次,但一经问世便迅速成为一个类别杀手;(b)对一个现有工具的若干扩展,这些扩展既不是特别新颖也不是类别杀手,但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扩展对用户可见且被用户每天使用。黑客在选择(a)之前可能会犹豫一会,因为这两种选择几乎是等量齐观的

  • 2024/05/05 发表想法

    挺好的

原文:很简单,拥有全新“品牌标识”的工作比为已有品牌增添功能更能吸引注意力。这些规则以及它们所揭示的黑客文化计分板系统的内涵,会引出供进一步研究的很好话题。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看起来很有道理

原文:为理解Lockean所有权惯例的起因和后果,我们可以从动物行为学(特别是领土方面)的角度来看。 所有权是动物领土权的抽象,它之所以被进化出来,是为了减少物种内的暴力争斗。狼通过标记边界和尊重其他同类的边界,可以减少陷入争斗的机会,而争斗可能会使它虚弱或死亡,从而降低它成功繁殖的概率。类似的,人类社会的所有权是为了防止人类之间的冲突,通过设定边界,可以清楚地区分和平行为与侵犯行为。

  • 2024/05/05 发表想法

    添加contributors很重要

原文:所有权声明(就像领土标记)是一种述行式(performative)行为,一种宣布防御边界的方法。开源社区支持的所有权声明是一种摩擦最小化和合作最大化的方法,尽管“所有权声明”比栅栏或者狗吠要抽象得多,尽管有时只是在README文件中声明一下项目维护者的名字,但这个道理是没错的。它是领土权的抽象,并(像其他形式的所有权一样)基于领土本能,一种为协助解决冲突而进化出来的本能。

  • 2024/05/05 发表想法

    所有权的声明

原文:这种动物行为学上的分析,乍看上去很抽象,也很难和实际的黑客行为联系起来。但它能推导出一些重要结论,比如为什么Web站点会流行,特别是为什么一个开源项目有了自己的网站,就会比那些没有的看起来更“真实”和更实在。

  • 2024/05/05 发表想法

    AAStar的页面维护起来,定位以太坊AA领域的专注开发社区

原文:通过建立项目“主页”,使项目在组织上更有空间感的万维网王国中建立起“家园”(home territory),从而具象化了在程序空间中“开垦家园”的抽象概念。从“心智层”落到“电脑空间”并不能让我们得到真实世界中栅栏和狗吠的感觉,但它的确把抽象的财产声明和人们对领土的直觉认识更牢固地连接了起来,这也正是为什么拥有网页的项目看起来更“真实”一些。 超链接和好的搜索引擎更强化了这点。一个有网页的项目,会更容易被探寻心智层邻居的人注意到。人们能够链接到它或搜索到它,所以,网页是一个更好的广告,一个更有效的述行活动,一个更有力的领土声明。

  • 2024/05/05 发表想法

    声誉和防止冲突

原文:动物行为学分析也促使我们更近距离观察开源文化中的冲突处理机制。它使我们有理由认为,所有权惯例除了最大化声誉激励外,还有防止和解决冲突的作用。

  • 2024/05/26 发表想法

    社区的冲突可以借鉴

原文:3.15 冲突的起因

  • 2024/05/05 发表想法

    核心是谁说了算,开源社区的决策权

原文:把开源软件中的冲突辨识为以下主要四类: ·谁来做有约束力的决定? ·谁该得到荣誉或责备,因为什么? ·如何防范劳动成果被复制?如何防范流氓版本使bug跟踪变得更复杂? ·从技术上讲,什么是正确的事?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确实是,项目团队的决策,贡献评估,荣誉分配

原文: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a)谁来负责做设计决策?(b)如何决定哪个贡献者应该被授予荣誉,如何授予?(c)如何保持项目团队和产品不被分裂为多个分支?

  • 2024/05/05 发表想法

    分配不会因为被分配个体想法而改变?

原文:但是,工艺模型不足以解释和(b)相关的黑客习俗,即什么人因什么而得到荣誉——因为一个纯粹的工匠,如果对声誉竞争不感兴趣,将不会在乎这些。为了分析这些,我们需要将Lockean理论更推进一步,去考察项目内以及多个项目间的冲突及财产权运转。

  • 2024/05/05 发表想法

    公开移交,公示给所有人,在开源社区很重要

原文:(c)即分支问题,这种关心在黑客文化中表现为移交准则:所有者/维护者不再维护项目时,应公开地将权利移交给某人。

  • 2024/05/05 发表想法

    本质是谁贡献多谁做决策

原文:通常,善意独裁者这种组织形式是由所有者/维护者组织形式(在创立者不断吸引贡献者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即便所有者仍然保持专断地位,这种形式也可能引入一定程度的争议:谁因为项目的哪个部分获得荣誉。

  • 2024/05/05 发表想法

    这个词是一个概念么

原文:在这种情况下,习惯要求所有者/独裁者有义务公平地将荣誉给予贡献者(比如在README或history文件中适当地提及)。对Lockean财产模型而言,这意味着如果你对项目做出了贡献,你就会获得一份声誉上的回报(正面或负面的)。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确实,保留历史贡献者

原文:当然这点除外:即便贡献者不再为项目工作,其名字仍然保留在名誉表上,并能继续“赚取”一定程度的声誉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独立模块和质量负责人

原文:它倾向于发展出两层级的贡献者结构:普通贡献者和合作开发者。成为合作开发者的一个典型途径是承担起项目主要子系统的责任,另一个途径则是成为负责识别和修复bug的“最高修复官”(lord high fixer)。这两种情况下,合作开发者都是做出了大量和持续时间投入的项目贡献者。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确实是个问题,如何分配的问题

原文:在我们的分析中,子系统所有者是一个特别重要并值得深入研究的角色。黑客们常说“责任背后是权力”,一个合作开发者在承担起维护某个子系统的责任后,通常有机会掌控子系统及其对外接口的实现,其决策仅受项目领导人(同时也是架构师)的修正。我们观察到该规则有效地在Lockean模型上圈起了项目财产,它正如其他财产边界线一样起到了避免冲突的作用。

  • 2024/05/05 发表想法

    投票委员会或者轮值制度不错

原文:一些非常大型的项目则完全抛弃了善意独裁者模型,其做法是将合作开发者转为投票委员(如Apache),或是在资深合作开发者内部轮流掌权,Perl开发者就是这么组织起来的。

  • 2024/05/05 发表想法

    但这个委员会被授权的过程很难清晰化

原文:这种复杂的组织形式被广泛认为是不稳定和运行困难的。很明显这种困难主要来自于“委员会设计” [5]以及委员会本身可能产生的问题,这些都是黑客文化在意识上所理解的问题,但我认为,黑客之所以发自肺腑地对这种委员会或者轮流坐庄的组织方式感到不舒服,

  • 2024/05/05 发表想法

    需要有人研究,给出好方案

原文:是这种方式很难和黑客们潜意识中的Lockean模型相适应,Lockean模型可以用于较为简单的情况,但如果用于这种复杂的组织形式,在分析所有权时,不论是控制意义上的所有权,还是声誉回报意义上的所有权,都有很多问题。

  • 2024/05/05 发表想法

    完全同意!

原文:另一个解决冲突的方式是“资深者胜”——如果两个或更多个贡献者有分歧,该分歧在客观上很难解决,并且谁也不拥有该分歧的领土权,那么在整个项目中投入工作最多的一方(也即在整个项目中拥有最多领土权的一方)胜出。

  • 2024/05/05 发表想法

    这也是最大化利用成本

原文:(对应地,投入最少的一方输掉。很有意思的是,很多关系型数据库也采用了同样的启发性方法解决死锁问题,当两个线程在资源上造成死锁时,在当前事务中投入最少的那个线程将会成为死锁受害者并被终止掉,而运行事务时间最长的或级别更高的,则会成为胜利者。)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继承权问题?

原文:发生这种情况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项目领导人消失后的继承权争议,我曾经历过一次这样的争斗,其过程令人厌恶、充满痛苦且旷日持久,直到所有相关方都耗尽心力而不得不交给外部人士处理时,问题才得到解决,我真心希望永远也不再和这种事扯上任何一点儿关系。

  • 2024/05/05 发表想法

    公开机制非常重要

原文:最后,若想让这些冲突解决机制生效,需要整个黑客社区愿意执行它们,唯一可用的执行机制是“批判”和“放逐”——公开谴责那些破坏习俗的人,并拒绝和他们再次合作。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确实也没有黑客准则教学课程。。

原文:多数准则都是通过事例来传承的。

  • 2024/05/05 发表想法

    不言自明的

原文:另一方面,一旦人们对声誉竞争有一些基本的(也许是无意识的)理解,就会发现很多黑客习俗都是自组织的。大多数黑客根本不需要被告知本文前面提到的三个禁忌,或至少在被问及这些禁忌时,他们会说这些都是无须告知的,是不言自明的。这个现象吸引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也许我们可以从黑客获取其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解释。

  • 2024/05/05 发表想法

    一个类似于自己人的筛选机制

原文:黑客文化非常有意识地大量使用这样的线索或测试。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至少在三个层次上起作用: ·类似密码一样的特定秘密。举例来说,有一个叫做alt.sysadmin.recovery的Usenet新闻组,其中有一些非常明确的秘密,如果你不知道这些秘密就无法发文,知道秘密则被认为有发文资格。其成员有着严厉的禁忌以防范秘密泄漏。 ·某种技术秘密的入门要求。一个人能给出有价值礼物的前提是,他(她)已经吸收了大量的技术知识(比如至少要了解一门主要的计算机语言),正如隐藏秘密是在细节层面提要求,这是在宏观层面提要求,它起到了素质(比如抽象思考、毅力、心理弹性等能力)过滤器的作用。想在黑客文化中发挥作用,这些素质是必需的。

  • 2024/05/05 发表想法

    参与,然后成为

原文:·社会语境下的秘密。人们是通过投身于某个特定项目而进入黑客文化的,每个项目都是一个鲜活的社会语境,想要成为项目的贡献者,一个人需要在技术上和社会上都对它进行研究和理解(具体来说,通常是通过阅读项目Web页和/或邮件记录来做到这点)。新手正是通过项目团队,从老手经历的事件中获得阅历。

  • 2024/05/05 发表想法

    学术更追求显性的自身科研贡献,黑客的更复杂,更多动机,但核心是通过拿出作品,证明自己对自由追求的贡献

原文:有无以计数的读者曾指出:黑客文化的所有权习惯看上去和学术界(特别是科学研究团体)的做法有着密切的关联(也许就是直接源于后者)。在开垦盛产创意的领地时,研究团体有着类似的问题,并展示出非常类似的适应性解决方法:同侪评价及声誉。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确实是

原文:这是很有客观价值的,因为科学研究正如黑客文化,都非常有赖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们不必要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发现基本原理。

  • 2024/05/05 发表想法

    确认是么,是有这个可能性,但学术呢

原文:。我之所以推测学术界和黑客文化有着共同的适应模式,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着基因上的关联,而是因为在自然法则和人类固有本能的条件下,它们都已经演化到其从事领域的最佳社会组织形态。自由市场经济是全世界范围内通过合作获得经济效能的最佳方法,这一点看来已成为历史定论,同样,基于声誉竞争的礼物文化可能是通过合作产生(和检验)高质量创造性工作的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佳方法。

  • 2024/05/05 发表想法

    那确实是会有类似CBI和自由研究,自由创作的机制,是不是更能有创造力

原文: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家Theresa Amabile,在1984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关动机和报酬的研究中谨慎地总结道:“与完全出于兴趣的工作相比,被委托的工作通常表现出较少的创造性。”Amabile还观察到:“活动越复杂,就越容易被外部的报酬损害。”该研究还指出,固定工资不会降低人们的积极性,但计件工资和奖金会,这一点很有意思。

  • 2024/05/05 发表想法

    创造性劳动,需要薪水和激励分开?

原文:因此,给那些做汉堡和挖地沟的人们发放绩效奖金可能是经济正确的,但更明智的做法是:在编程工作中把薪水和绩效奖励完全分开,并让人们选择他们自己的项目(这两种趋势自然而然地在开源世界里得到了体现)。这些事实表明:只有当程序员非常积极以至于没有奖励他(她)也愿意工作时,才是唯一应该给予绩效奖励的时候。

  • 2024/05/05 发表想法

    完全同意!自主性很重要

原文:这个领域的其他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黑客们非常在意的自主性和创意自由度问题,“如果一个人越是感受到自主性受限”,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副教授Richard Ryan说,“其创造力就会越少。

  • 2024/05/06 发表想法

    我在尝试用社区的方法让大家自主选择,自主决策,期待更多创造性诞生,但目前大家对这这个无感,很多人会想,我不知道要干嘛,我在等你们,感觉不到自驱,感觉可能是薪酬本身就暗示了我要做点啥的被安排

原文:即便是赢取比赛或获得同侪尊敬,如果觉得获取胜利只是为了求得回报,也一样会觉得没意思(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黑客文化禁止那些毫不隐瞒的对尊重的追求和索取)。 这也使管理变得更复杂,支配性的语言反馈似乎也如计件报酬一样降低着人们的积极性。

  • 2024/05/06 发表想法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果第一种以追溯性的方式,那还有可能,但带来的问题有两个,一激励或者报酬从哪里来,而我认可那工作的价值,是开放性的,这些开放性谁提出来;而第二种类似于传统的公司结构下的岗位职责,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达到要求,才算符合和匹配岗位,这是大部分人的心智模型,二者区别就是开放性。

原文:给予激励是聪明的做法,但一定不能有附加条件,以避免把事情搞糟糕。Ryan观察到以下两种说法有着完全不同的效果:“我给你报酬是因为我认可你工作的价值”和“你得到报酬是因为你达到了我的标准”,第一种说法不会挫伤积极性,但第二种会。

  • 2024/05/06 发表想法

    但是建立一个符合大众意义的开源团队,就非常困难,需要慢慢的聚合同一价值取向和技术水平,黑客认知的,向往自由的人。而先说世界的匹配规则,还是第二种类似契约的逻辑,我个人很希望建立黑客组织,但感觉有心无力,估计还是要之前的逻辑,CBI

原文:以这些心理学观察为依据,我们可以得出论断:开源开发团体在生产力上会远远超过(特别是长远地看,创造性作为生产力倍乘器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同等规模与技能的闭源程序员团体,后者受稀缺性报酬激励但同时也导致动力不足。

  • 2024/05/06 发表想法

    果然,依赖的经济基础是财富盈余,或者程序员本职工作薪酬很高,足以负担日常生活,或者有一视同仁的CBI,国内这种压榨文化下,不太现实

原文:这从另一个略微不同的角度,重申了“大教堂与集市”中的论断:最终,当自由市场经济开始创造出足够的财富盈余时,大量程序员可以生活在后稀缺的礼物文化中,而软件产品的工业\工厂模式注定走向衰亡。

  • 2024/05/06 发表想法

    我尽力尝试,采用合适的经济模型,一个Q为review单位,三个Q确实没法说服CBI委员会的,转为bounty,这个钱值得去尝试,甚至是非常有价值的新组织形态的探索。

原文:事实上,获取最高软件生产力的药方看上去自相矛盾而又颇具禅意:如果你想获得最有效率的产品,你必须放弃促进程序员生产力。做好他们的后勤,让他们自己做主,并忘掉最后期限。在传统的管理者看来,这种几近疯狂的宽容注定失败——但它的的确确有效,使用这种方法,开源文化正势如破竹地痛击着它的对手

  • 2024/05/06 发表想法

    梳理了黑客文化的形成历史并给出了礼物文化的结论

原文:我们已经研究了那些规范开源软件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习惯,看到了它们所隐含的与Lockean土地权理论相类同的财产权理论。我们将这些习惯与黑客世界的“礼物文化”(参与者付出时间、精力和创意,以图在竞争获取声望的文化)联系了起来,并考察了它们对黑客解决冲突所带来的影响。

  • 2024/05/06 发表想法

    个人感觉,类似于古希腊的民主,不得不承认,虽然建立在奴隶制度上的财富自由,但确实在人性自由的思考,探索上,有了极具价值的文化,而礼物文化也有类似的逻辑,都指向自由人性,都会形成多样性的自组织的复杂系统演进,时假以日,一定会涌现创造性的文明。

原文:接下来很自然的问题是:“这有什么意义?”黑客们在形成这些习惯并遵循这些习惯时(直到现在)都未进行有意识的分析,这种有意识的分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用的东西,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清楚的——除非,

  • 2024/05/06 发表想法

    mark,研究下,哪些书面制度,需要挂bounty鼓励有人研究这个

原文:我们已经发现黑客习俗和英裔美国人普通法传统下的土地所有制理论在逻辑上非常类同。从历史上讲 12,欧洲部落文化发明了这些传统,并改善了他们的冲突解决体系——从表达不清的、半意识的习惯体系发展到掌握在部落智者记忆中明确的习惯法,并最终发展成为成书面制度

  • 2024/05/06 发表想法

    形成明确的积累,什么是对的,或者对的原则,谁说了算,或者决策机制是什么,从而确保黑客组织发展的同时,又不会丢掉那些初心

原文:也许,当我们人数不断增加、当所有新成员的文化移入变得困难时,黑客文化也该做一些类似的事——将一些优秀实践发展成为规范,解决开源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争议,并发展出一种可以让社区中资深成员调解纠纷的仲裁传统。

  • 2024/05/06 发表想法

    不知道二十年过去了,这个规则形成了没有,是不是已经有人在实践了,mark,后面研究一下

原文:我已经开始着手书写这些规范,暂且称之为“Malvern协议”(Malvern是我居住的一个小城市)。如果本文的大体分析能被足够广泛地接受,我会将Malvern协议公开,作为纷争解决的范例程式。如果有兴趣批评和帮助制定这套规范,或仅仅反馈这是否是个好想法,都请通过email联系我:esr@thyrsus.com

  • 2024/05/06 发表想法

    我靠,这个问题太有学术价值了,但关于组织的研究,确实需要长时间跟进,对比,总结,尝试,才能找到一些可能推动黑客组织更进一步的密钥

原文:黑客文化(包括我自己)已经发现,大型项目如果没有一位“善意独裁者”领导,往往很脆弱。大多数这种项目都失败了,少数几个则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并变得很有影响力(Perl、Apache和KDE),没人真正懂得这其中的原因。人们隐隐约约觉得,这种项目都是独特的,其成功或失败,都建立在其特定成员形成的群体动力学之上,但这是真的吗?是否存在能让其他团队效仿的可复制策略?

  • 2024/05/06 发表想法

    可能需要善意独裁者和委员会结合,但感觉成了三权分立的美式民主,不知道有哪些关于这些的研究,人类组织形式的进化,可能会让人类效率提升五十倍,让更多人获得福祉,又有更多人参与进来,产生更多创新涌现

原文:善意独裁者(benevolent dictator)是传统“开明君主”的现代叫法,是指独裁领导者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为人们造福而不是仅仅为了他(她)自己或者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译者注 [5] 委员会设计(design-by-committee)是一个有讽刺和贬损意味的术语,用于指一组人(尤其是缺乏优秀的领导时)共同设计产生的东西(通常是技术系统和标准)。这种方式设计出来的产物常常过于复杂、内部不一致、有逻辑缺陷、平庸陈

第六章 4.魔法锅

  • 2024/05/06 发表想法

    有价值的研究,这个标题有点像复杂系统中的生物汤,第一个诞生蛋白质的原始汤,从而诞生了生命,是典型的生命涌现

原文:本文分析了开源现象中不断演化的经济基础,首先驳斥了一些关于软件开发资助和软件价格结构的常见神话,然后给出了软件合作稳定性的博弈分析。我给出了开源开发可持续资助的九个模型,两个是非盈利性的,七个是盈利性的。然后本文给出了一种定性理论,来说明什么时候关闭软件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我研究了一些新的资助开源开发的盈利性机制,其中包括对资助体系和任务市场的新发现。最后,本文试着给出了一些关于未来的预测性结论。

  • 2024/05/06 发表想法

    目前加密世界对于这些免费的软件,有一个对应的概念,叫公共物品,但公共物品不等于免费,虽然有部分是免费的,空气,阳光免费,但公交车不免费,感觉这是不同公共物品本身属性和治理规则来确定的,换句话说,免费不是目的

原文:对很多人来说,开源社区的成功看起来像魔法一样不可思议,免费的高质量软件如果能不断生产出来固然很好,但在充满竞争和资源短缺的真实世界里,这能持续下去吗。开源是怎么做到的?

  • 2024/05/06 发表想法

    感觉马斯洛的七层需求也挺符合这个情况的

原文:开源文化的成功,的确让很多自以为了解软件开发的人感到大惑不解。“大教堂与集市”一文描述了分布式合作开发模式是怎样颠覆了Brooks法则,使得单个项目的可靠性和质量都能达到空前的水平。“开垦心智层”一文研究了“集市”开发模式的社会动力学,指出要想最有效理解这种模式,应参考一下人类学家所称的礼物文化(而不是传统的交换经济),这种文化下,其成员通过送出礼物而竞争社会地位

  • 2024/05/06 发表想法

    很清晰的分析,混合情况下,依然会涌现黑客和礼物文化

原文:“开垦心智层”一文假定礼物文化产生的情境是生活用品足够丰富,以至于互相交换方式不再让人觉得很有意思。从心理层面讲,这种解释非常有力,但考虑到大多数开源开发者实际上生活在混合的经济环境下,这种解释就不够充分了。大部分情况下,交换经济失去了吸引力,但并没有失去制约力。只有在物质稀缺的经济环境下也能解释黑客行为,才能让这些行为更好地立足于物质过剩的礼物文化中。

  • 2024/05/26 发表想法

    承认当下的合理性

原文:在论述之前再最后多说几句:本文对开源开发的讨论及支持,并不代表认同“闭源开发在本质上是错误的”,本文并不是对软件知识产权的反对,也不是对无私“共享”的摇旗呐喊。

  • 2024/05/06 发表想法

    选择更多是核心,因为传统软件行业,只要有经济价值,都会投入,但选择更多,是一个更高维度,类似于比特币,它的初心是选择更多,虽然从市场角度看,其高高在上的价格,让普通人无法选择

原文:对开源开发完整而充分的认识应该建立在其工程上和经济上的结果——质量更好、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选择更多

  • 2024/05/06 发表想法

    有这个说法?要研究下,不是使用价值是最终价值的闭环么,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只有销售价值,谁买单呢

原文:计算机程序像其他所有类型的工具或生产资料一样,有着两种不同的经济价值:使用价值和销售价值。 程序的使用价值是它作为一个工具、一个生产率倍乘器的经济价值;程序的销售价值是它作为一个可买卖商品的价值。(按照经济学家的专业说法,销售价值是最终产品价值,使用价值是中间产品价值。)

  • 2024/05/06 发表想法

    这不是和经济学家的说法不一致么

原文:这些工作称为“维护”,任何一个软件工程师或系统分析师都会告诉你,支付给程序员报酬的工作中,大多数(超过75%)都是这类。相应地,程序员的工时也大都花费在编写和维护这些没有任何销售价值的内部代码上——读者可以很容易地在报纸“招聘”栏列出的编程工作列表中验证这个事实。

  • 2024/05/26 发表想法

    销售不是软件提供的价值

原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相信行业中只有5%的部分是由销售价值驱动的。

  • 2024/05/26 发表想法

    销售和软件价值不相关?

原文:当我在技术会议上发言时,我常常会以两个问题作为开始:听众中有多少人因写软件而获得报酬,又有多少人的报酬是建立在软件的销售价值之上。通常我会看到听众对第一个问题举手如林,而对第二个问题的响应寥寥无几,并且他们会对这个比例感到相当惊讶。

  • 2024/05/06 发表想法

    是的

原文:换句话说,软件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服务行业,虽然长期以来都毫无根据地被错认为是制造行业。

  • 2024/05/06 发表想法

    认为是制造业而不是服务业,这个错觉

原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错觉鼓励了一种病理性的价格结构,完全脱离了开发成本的实际分解。如果软件生命周期中超过75%的成本(这已经被普遍接受)都花在维护、排错和扩展上,那么常见的价格策略——给软件定以较高的购买价和相对较低甚至为零的维护费——就必然导致很差的服务。

  • 2024/05/06 发表想法

    是因为错误认为软件业是制造业模式而投入服务少,造成的客户流失么

原文:我们确实已经多次看到“支持匮乏”这种失败模式在市场环境中甚至干掉了排名第二的强有力竞争者。(那些调查过PC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会计程序或一般商业软件历史的人,会很清楚这种模式。)这种由工厂模型带来的非正常激励,导致了“赢家通吃”的市场模式,并最终导致消费者(即便是赢家的消费者)的损失。

  • 2024/05/06 发表想法

    听起来很有道理,因为redhat就是典型例子,软件免费,服务收费

原文:以上分析让我们明白,开源软件不仅在技术上,而且也在经济上挑战着现有秩序。将软件“免费”所带来的效果,看来会强制我们进入以服务费为主导的世界,并让我们清楚了解,闭源软件一直以来依靠软件销售价值的做法是多么脆弱。

  • 2024/05/06 发表想法

    哈哈,道德感

原文:从消费者角度看,只有在得到如下好处时,才值得为专有软件付钱:供应商服务、纸质手册,或者一种有道德的感觉。

  • 2024/05/06 发表想法

    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有成本,信息本身具备价值,信息不可能免费,但可以有免费信息经济模式

原文:“信息要免费”(Information Want To Be Free)是一个与“工厂模型”对立但同样错误的神话,思考开源软件经济学的人常为此困惑。它常体现为这样一种主张:数字信息的复制成本接近于零,所以其结算价格应该为零(或表述为:在充满复制者的市场中,其价格不得不降为零)

  • 2024/05/06 发表想法

    开源软件经济模型

原文:我们看看是否能够建立起另一个模型——一个在经济学上的可靠模型,用来阐述开源合作的可持续性。

  • 2024/05/06 发表想法

    为啥要推翻

原文:再一次,我们需要先推翻一个妨碍理解的流传很广的民间模型。因为在每次试图对合作行为做出解释时,Garret Hardin的“公地悲剧”理论都会投来一片阴影。

  • 2024/05/06 发表想法

    这个解释看起来没问题,需要研究

原文:大多数人有着和此类似的本能的合作行为模型。公地悲剧事实上来自于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是过度使用,二是供应不足。在需求端,公地鼓励“竞次”行为 [2]而导致过度使用——也即经济学家所称的公益拥挤问题。在供给端,公地奖励了“搭便车”行为 [3]——它打消或抑制了个体在开发新牧地上的投资意愿。

  • 2024/05/06 发表想法

    一是悲剧,二是公有制集权,三是私有制

原文:公地悲剧预言了三个可能的结果。一是公地退化为泥沼,二是少数有强制力的成员代表全村实施分配策略,三是将公地分割给村民,让每个村民自行保护(如围起篱笆)和管理自己那块草地的可持续性。

  • 2024/05/06 发表想法

    开源软件没有公共资源,而是公共贡献pool,它的索取就是使用,使用总有反馈,反而是一种促进

原文:当把这个模型下意识地套用在开源合作上时,人们预期开源合作是不稳定的,而且有着很短暂的半衰期

  • 2024/05/06 发表想法

    是的,就是我前面备注的原因

原文: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因为使用软件并不会降低软件的价值。事实上,对于开源软件来说,使用得越广泛,就越可能增加其价值,因为用户会提供软件bug修复和功能补充(代码补丁)。反公地模型中,在软件上“放牧”越多,“草”反而长得越好。

  • 2024/05/06 发表想法

    公地悲剧两个原因,一过度使用,二供应不足,还有搭便车不可持续

原文:所以,开源软件的公共利益不会因为过度使用而恶化,但这只考虑了“公地悲剧”中的公益拥挤问题,还没有解释为什么开源不会遭遇供应不足的问题。为什么明知道开源社区中普遍存在搭便车行为,人们也不会去等别人去做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且(自己)也不在意向公地做出贡献

  • 2024/05/06 发表想法

    对解决问题有需求,解决问题的人个人满足顺便就满足大家了,是这个逻辑么

原文:部分原因是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解决方案,他们还需要问题的及时解决。对于某个给定需求,几乎不能预期别人会在什么时候搞定它。对任何一个潜在贡献者而言,如果他从bug修复或功能增加中能获得足够的回报,他就会投入其中(即便所有人都搭便车也没关系)。

  • 2024/05/12 发表想法

    持续维护成本

原文:坐等在补丁上不会获取任何收益。

  • 2024/05/12 发表想法

    贡献自己工作是利他,博弈论角度,如果你动机是获得更好的公共物品,可以解释为利己,但从公共物品本身来看,是一个可持续的协作模式

原文:将补丁投入到公共代码池中可能不会有什么收获,但会鼓励别人参与进来,并在某个时候解决J.Random碰到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利他的,但从博弈论意义上讲,这是最大化的利己。

  • 2024/05/12 发表想法

    所以搭便车是支付磨合成本的人,被其他不支付的人搭便车了?

原文:开源软件中真正的搭便车问题,其实更多体现在提交补丁时的磨合成本。一个潜在的贡献者,在黑客文化的声誉游戏(见“开垦心智层”一文)中,几乎没有什么赌注,在缺乏金钱补偿的情况下,会觉得“不值得提交这个修复,因为我不得不整理出补丁,写修改记录,还要签署FSF版权转让书……所以,贡献者数目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项目成功程度,和项目对贡献者所设限制条件多少是强烈负相关的。这种磨合成本可能是政治上的,也可能是机制上的。总之,我认为这解释了为什么宽松的、无组织的Linux文化,比起相对严格的、有组织的、集中式管理的BSD文化,能吸引更多的合作能量(远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FSF在Linux兴起之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 2024/05/12 发表想法

    上面是黑客声誉游戏的解释,下面要在混合模式下对现实世界的经济解释

原文:,我们需要对问题的另一半做出经济解释,即J.Random为什么要写免费补丁,而不是通过闭源程序获取销售价值?是怎样的商业模式,造就了能让开源开发蓬勃发展的生态环境?

  • 2024/05/12 发表想法

    常规来说,是软件销售价值,或者软件独家使用价值

原文:我们应该先研究一下闭源有什么好处,闭源真正想保护的是什么?

  • 2024/05/12 发表想法

    应该是收益减去支出,不过计算沉没成本是开发完成后的

原文:真正应该考虑的问题是:你从分散开发负担中获取的益处是否超过了因(“搭便车”行为导致的)竞争加剧而带来的损失,一些人往往在这个权衡中失算:(a)忽略了社区开发带来的功能改进。(b)不把已经支出的开发成本当做沉没成本。

  • 2024/05/12 发表想法

    不好说,模型就代表了逻辑

原文:它应该由一个模型(schema)或描述语言表达,然后由财会引擎执行实现(作为很相近的一个例子,考虑数据模型将业务知识和数据库引擎相分离的做法),这种功能上的分离使你不但可以保护住王冠上的宝石(即你的商业模型),还能从开放引擎中获得最大收益。

  • 2024/05/26 发表想法

    所以开源更好?

原文:使用价值和销售价值之间的差别,让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关键事实:在从闭源转向开源的过程中,受到威胁的仅仅是销售价值,而非使用价值。

  • 2024/05/26 发表想法

    使用价值支付薪水?

原文:如果使用价值真的是软件开发的主要驱动力,并且开源开发真的比闭源更有效也更快捷(在“大教堂与集市”一文中已经论证了),我们应该能够发现一种仅靠使用价值就能持续资助开源开发的模式。 事实上这不难找到,至少存在两种重要的开源项目模式,使其全职开发者的薪水直接由使用价值支付

  • 2024/05/26 发表想法

    大家一起做,共同拥有

原文:他们明白,与其很多人都搞类似的开发,不如将自己的工作投入到公共代码中。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不仅能获得“自己做一个Web服务器”的好处,还会因为大规模的同行评审而获得强大的排错效果。

  • 2024/05/26 发表想法

    前提是非核心软件,不过是个好案例

原文:Cisco案例表明:开源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分散和减轻风险。所有参与方都发现,源码的开放与合作社区(由多个独立的收入来源资助)的存在,提供了一种故障保险(fail-safe)机制,其本身的经济价值足以吸引资金支持。

  • 2024/05/27 发表想法

    三个原因,黑客文化

原文:困难存在于开源开发社会契约的内在特点。有三个相辅相成的原因,使得主流的开源许可证不允许对对开源软件使用、再发布和修改施加限制,从而影响直接销售收入的获取。要理解这些原因,我们必须研究许可证演变所处的社会语境,也即互联网黑客文化(http://www.tuxedo.org

  • 2024/05/27 发表想法

    所有人一视同仁

原文:第一个原因与“对等性”有关,大多数开源开发者并不反对别人利用他们的礼物获利,只是要求不能有任何人(代码创始人可能会例外)站在一个特权地位上牟利

  • 2024/05/27 发表想法

    歧视?

原文:第二个原因则与“非有意后果”有关。黑客已经观察到,那些对商业使用或销售进行限制并收费(这是最常见的征费方式,乍看上去并无不妥)的许可证有着令人扫兴的效果。

  • 2024/05/27 发表想法

    保留分叉权

原文: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与保持同侪评价这种礼物文化动力(“开垦心智层”一文中所描述的)相关。如果许可证被设计用来保护知识产权或直接获取销售价值,它通常就会在法律上使项目不可能产生分支,

  • 2024/05/27 发表想法

    竞争策略

原文:占领市场

  • 2024/05/27 发表想法

    硬件附加价值,分摊成本,可持续维护

原文:硬件糖霜

  • 2024/05/27 发表想法

    可持续限量license

原文:送配方,开餐馆

  • 2024/05/27 发表想法

    卖的是可持续性服务

原文:这同样是Red Hat和其他Linux发行商所采用的做法。他们真正销售的东西不是软件,不是那些比特,而是他们所提供的附加价值:他们通过集成和测试,向客户提供一个不断发展的操作系统,保证它是商业级的(要是再低调点就好了),并可以和该品牌其他操作系统向后兼容。他们还提供免费的安装支持和可选的持续支持合约。

  • 2024/05/27 发表想法

    书籍,文化用品

原文:附属物策

  • 2024/05/27 发表想法

    开源兜底策略,比较少见

原文:当下收费,未来免费

  • 2024/05/27 发表想法

    适合大厂商

原文:软件免费,品牌收费

  • 2024/05/27 发表想法

    好像内容类默认这样

原文:软件免费,内容收费

  • 2024/05/27 发表想法

    确实预测了未来,linux有蓬勃的生态和创新

原文:,1996年的Linux还什么都不是,但到2000年中,它已经成为商业服务器市场的第二大操作系统。IDC在1999年初预测,到2003年,Linux的成长速度将会超过所有其他操作系统的总和,目前看来这个预测仍然有效。

  • 2024/05/27 发表想法

    去中心带来了繁荣

原文:另一个几乎同等重要的收益是,开源是标准传播和市场创建的有效途径。Internet的戏剧性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没人拥有TCP/IP标准,也就是说,没有特权能够控制Internet的核心协议。

  • 2024/05/30 发表想法

    依然是组织结构决定应用模式,开源社区带来了广泛的参与和繁荣

原文:TCP/IP和Linux的成功所带来的网络效应 [4]已经非常明显,并且它非常好地解决了信任和对等问题——对于一个可能的参与者,如果他能看到大家共享的基础架构是怎么工作的(包括所有细节),自然会更信任它一些。他也更愿意选择一个所有参与者都有着对等权力的基础架构,而不是由特权个体掌控并收费的基础架构。

  • 2024/05/30 发表想法

    但是专利壁垒,知识产权,出口禁止,这些如何解释

原文:经济学家知道,信息不对称会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如果靠特权信息收费能够比努力生产好产品更有利可图,高质量的产品就会被逐出市场。

  • 2024/05/30 发表想法

    更长生命周期保障

原文:消费者的另一个重要收益与信任相关,即开源拥有的“防患于未然”效应:如果源码是开放的,消费者在供应商破产后仍然能有所依靠

  • 2024/05/30 发表想法

    正如下文所说,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原文:如果从秘密比特中能获取比开源更多的收入,从经济意义上讲就应该闭源;但当从开源中能获取更多收益时,那就应该转向开源。

  • 2024/05/30 发表想法

    不稳定

原文:看上去这很简单,但当我们意识到开源收益比闭源收益更难计算和预测时,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开源模式的众包方式的高质量保障,是当时认为的核心,token出现后有了未来价值逾期的流动性,算是类似信用卡方式,投资和透支未来,一定概率下保障了开源的启动和稳定的到达一个个里程表

原文:根据“大教堂与集市”一文的分析,开源获取高收益的条件大约有如下几种:(a)当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至关重要时,(b)没有其他方法比独立同行评审能更便捷易行地验证设计和实现正确性时(多数稍具规模的程序都适用这条)。

  • 2024/05/30 发表想法

    重要的东西不能是垄断的,应该是公共物品

原文:当软件对消费者越来越重要时,消费者会在理性上希望避开垄断供应者,这导致他们对开源的兴趣变大(开源供应商的市场竞争力会因此增强),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多样性是长期稳定性的基础,也是构成网络效应的基础,从技术接受理论角度看,传播快,易理解,成本低且可靠,是优先选择,而低成本,是构建在非资本增殖压力之下的更长周期视角,依然有收益保障

原文:潜在客户会根据供应商的商业策略来分析未来可能的问题,而且他们不愿接受供应商的垄断,这给闭源带来了更强的局限性,如果没有压倒性的市场控制力,供应商要么选择开源(让它普及起来),要么通过闭源直接收费——但不能都选。(其他领域也会有类似问题,比如在电子市场上,客户通常拒绝购买单一货源的设计。)说得再保守一些:在网络效应(正的网络外部性)主导的地方,开源很可能是正确的。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公共物品适合开源

原文:通过观察我们能总结出:(d)当创建或运转一个公共计算或通信基础架构时,开源总是能够非常成功地比闭源获取更多的回报。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公共物品开源胜出

原文:我们注意到,提供独特或高度差异化服务的供应商更担心其他竞争者拷贝他们的方法,而关键算法和知识库已经公开化时就不会这样。所以,(e)当关键方法(或能实现同等功能的方法)属于公共知识时,开源更可能胜出。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区块链协议类似思路,拥抱开源,复合的礼物文化和一定经济收益保障可持续性,逐渐螺旋上升,创造性到更多用户,更多反馈,激励更多创新的正循环

原文:互联网核心软件Apache以及标准UNIX API的Linux实现是满足这五个条件的最典型案例,这类市场必然朝着开源的方向演进,一个很好的例证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些试图使用封闭协议(如DECNET、XNS、IPX等)占领市场的尝试,在历经15年的努力后,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数据网络架构最终纷纷采用了TCP/IP。

  • 2024/05/30 发表想法

    这个逻辑的细节需要有两个基础,1.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的基础,2.有足够多的开源贡献者,持续开发和完善此应用,才会有定制等等好feature,否则,很多开源软件是半途而废,功能玩具化,无人迭代升级的代表,而社区和token化带来了组织层面的稳定性,持续性保障;token可以围绕价值诉求市场,保障持续建设,是开源软件和公共物品的建设逻辑

原文:注意,如果这个切割模式计算软件是由锯机设备制造商写的,我的答案可就不一样了,这种情况下,将源码开放会增加他们所售硬件的价值。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该类软件存在开源产品(也许正是某个锯机设备制造商写的),那闭源产品就很难竞争过它——价格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客户会因为开源的可定制性和其他优势动心。

  • 2024/05/30 发表想法

    高质量要求,严重依赖同行review,对用户关键,公共计算基础架构,关键方法属于公共知识,应该不是都满足才建议开源吧

原文:还有一点要注意,某个产品或技术对这些条件上的满足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下面的案例分析中我们将看到这点。总而言之,如果满足下面这些条件,就该考虑把源码开放:1.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非常重要。2.除了独立的同行评审,没有其他便捷易行的方法验证设计和实现的正确性。3.该软件对客户的业务非常关键。4.该软件创建或运转一个公共计算或通信基础架构。5.关键方法(或能实现同等功能的方法)属于公共知识。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开源部分从而在自己能力之外让人们自由创作,繁荣生态

原文:游戏发布后,一些爱好者将Doom的技术规格发布出来帮助人们制作游戏里的数据物件(是指玩家通过替换数据文件创造出新的游戏场景、角色和装备等等——译者注),id公司对此表现得很友善,他们有时会直接和黑客合作,回答黑客的具体问题,发布内部的规格文档,鼓励人们制作新的Doom数据并发布到互联网上。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公司通过和开源产品构成商业方案,从而分摊成本,绕过竞争对手,成为了市场战略武器

原文:前面谈到的Apache,是一个在开源项目中通过成本分摊实现质量更好和成本更低的基础架构开发的例子。对于想要和微软及其IIS服务器竞争的软件及系统供应商,Apache项目都可以是一个竞争武器。因为任何单个的Web Server供应商,想抗争微软所拥有的巨量“战争基金”(war chest)以及桌面市场上的垄断能力,都是艰难甚至不可能的。而Apache项目使得每个参与者能够以低得多的成本,提供一个不但在技术上优于IIS而且能让客户放心使用的拥有大部分市场份额的Web Server产品。而且,Apache还改善了增值电子商务产品(如IBM的WebSphere)的市场地位和生产成本。

  • 2024/05/30 发表想法

    通过开源力量的低成本和联合微弱力量推广,从而获得其他方面的胜利

原文:通过资助X并将它贡献出来,DEC可以联合若干小供应商将X推成事实标准,从而抵消Sun和其他竞争者在图形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这将使工作站市场的竞争转向硬件层面,而硬件可一直是DEC的强项

  • 2024/05/30 发表想法

    类似于阿里早年的去IOE(对技术大厂软硬件的依赖),从2009年开始,逐步淘汰以IBM、Oracle、EMC为代表的传统IT厂商的硬件和软件产品,转而采用自主研发的开源软件和国产硬件的举措,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核心路径,不仅可以自主研发分支,也可以获得全球的开源力量的加持,符合国际标准,成本降低为原来的1/10

原文:设想你现在是一个财富500强企业的CTO,你正在考虑建设或升级你们公司的IT基础设施。也许你需要选择一个网络操作系统并将其部署在整个公司;也许你关注24/7的Web服务和电子商务;也许你的业务依赖于高吞吐量和高可靠性的交易数据库。如果你走传统的闭源路子,就是让你的公司听由供应商的控制和摆布——就其定义来看,你只能在它那里寻求支持、bug修复和改进。如果这个供应商不配合,你会没辙,因为你已经被初期的投资和培训成本套牢了,而供应商也知道这点。这种情况下,你觉得软件会被继续改进以满足你的需求和你的商业计划,还是去满足供应商的需求和他的商业计划?

  • 2024/05/30 发表想法

    linux发行商和开源linux组件开发者,形成了一个内部市场

原文:开源社区以一种倾向于增强其生产效能的方式自我组织。在Linux世界里,若干个相互竞争的Linux发行商形成一个与开发者相隔离的层级,这是一个很有经济意义的现象。开发者写代码,并使其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每个发行商从这些代码中选择若干,将它们集成、打包并使用自己的商标,然后销售给用户。用户选择发行版,并可能从开发者的网站直接下载代码,以补充发行版的不足。这种层级隔离的做法,创建了一种非常灵活的内部市场 [6]改善机制。开发者在软件质量上互相竞争,为的是获取发行商和用户的注意。发行商在选择策略上以及给软件带来的附加价值上竞争,为的是从用户那里赚钱。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强大的自组织弹性网络,具备生命力和稳定性的特征

原文:内部市场结构的首要效应是:这个网络中没有哪个节点是必不可少的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发行商某种程度是是接近用户和钱的角色,是收割开源结果(当然付出了劳动)的角色

原文:我们的“反公地”模型构建在这样的论点上:个体对开源做出的贡献很难被货币化。但这一论点对那些已经从开源获取收入流的公司(比如说Linux发行商)缺乏效力。他们的贡献每天都在被转化为货币,他们作为合作者的角色稳定吗?

  • 2024/05/30 发表想法

    linux的license和这群人的动机意识,开放的组合形式,决定了不会分裂

原文:这不太可能会发生在Linux身上,原因很简单,所有发行商都不得不在同一个公用开源代码库上操作。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在事实上保持差异化,因为许可证(Linux代码的有效成长得益于此)要求他们将代码与其他各方共享。任何发行商一旦开发出一个新功能,所有竞争者都可以免费克隆它。

  • 2024/05/30 发表想法

    那时候的互联网还是自由人性的意思,对审查敬而远之,而开源社区也对垄断非常厌恶

原文:Red Hat对此不动声色,因为其创立者非常明白,他们没有也不能拥有产品中的任何一个比特,Linux社区里的社会准则不允许这样。John Gilmore后来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即互联网把网络审查看做是对自己的损害并且会绕开它。对Linux黑客社区而言,很恰当的对应是,Linux把控制企图看做是损害并绕开它。Red Hat如果抵制对他们最新产品的抢先克隆,将会严重危及他们未来从开发者社区吸引合作者的能力。

  • 2024/05/30 发表想法

    reputation,我帮助你开源,我也获得了关联的加成,包括一部分reuptation

原文:向开源世界注入资金的另一个考虑是改变开源的现状。开发社区明星越来越多地发现他们可以从自己想做的事情中获取报酬,而不是像以前必须要通过正式工作收入才能维持自己对开源的爱好。Red Hat、O'Reilly&Associates和VA LinuxSystem这类公司正在建立类似半独立的研究机构,他们通过合同雇佣开源人才并保持其稳定性。若想让这种做法产生经济意义,公司必须采用快速扩大市场的办法来获取预期收益,以支付维持实验室运转的人力成本。O'Reilly之所以能够负担起Perl和Apache领导人的薪水,是因为预期他们的工作能够让公司出售更多Perl和Apache相关的书籍,并吸引更多人参加其会议;VA Linux System之所以资助实验室是因为改进Linux会提高他们所卖工作站及服务器的使用价值;Red Hat之所以创建Red Hat高级开发实验室是因为可以借此提升他们Linux产品的价值并吸引更多的客户。

  • 2024/05/30 发表想法

    正确的事,站在正义一方,总会在社会层面和产品层面,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原文:争取名声并将其视为能从未来市场获取回报的无形资产,这种想法并不新鲜,真正有趣之处在于,这些公司的行为表明他们肩负起了道义,而这将会给公司带来极高的估值。即使是在IPO准备阶段资本非常匮乏之时,他们仍然明确表示愿意以高价请到高人,从事一些并不能直接产生收入的项目。目前看来,市场已经非常丰厚地回报了这种行为。这些公司的高管们非常清楚名声有着特别的价值。公司倚重来自客户群中的志愿者们,因为他们不仅开发产品,也是公司非正式的市场营销力量。这样,公司和客户群的关系会更加亲密,而且常常是建立在个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上(不管在公司内部还是外部)。公司不只是在利用黑客社区,他们和黑客社区在根本上是一体的。

  • 2024/05/30 发表想法

    不可访问了,看来过了20年,这个模式不可行,不过出现了Token

原文:另一个很有趣的发展方向是:在开源开发项目中尝试系统性地建立任务市场。SourceXchange(http://www.sourcexchange.com/process.html)和CoSource(http://www.cosource.com/)都试图通过反向拍卖来资助开源开发,虽然在方式上略有不同。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干不完的需求,即便当下主流电商、视频和KOL平台需求下降,但Web3新行业也处于上升时期

原文:这并不会发生,对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首先绝大多数开发者的薪水并不取决于软件销售价值,但最好的也是最值得强调的理由是:你什么时候见过一个软件开发团队的活不够干?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经济社会日益复杂并以信息为中心,懂计算机的人可要有个好身体,因为总有很多活等着他们做——无论他们花了多长时间,传授了多少诀窍。

  • 2024/05/30 发表想法

    这也是我尝试站在未来构建的一个关键组件描述: 在以太坊和L2以及众多的链基础上,安全快速低成本的构建不可篡改的区块,是他们的核心能力,而更多的feature也在构建中,例如企业级的TPS,基于ZK的隐私保护和更复杂的隐私计算,更高效的智能合约和跨链协作协议等等,都是infra要持续迭代的。 1. 一个开源的账户能力组件,帮助人们免费,安全,低成本的获得加密账户,接近第一步问题:UX,Cost 2. 三位一体的开源链上链下协作框架,包含和许多组件,但核心是社区-->用户-->商业的循环构建

原文:这种分类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应用”(完全没有市场化、已开放的技术标准太弱或不存在)、“基础架构”(市场化服务、强标准)和“中间件”(部分市场化、有效但不完全的技术标准)有着很好的对应。在今天,典型的例子是字处理软件(应用)、TCP/IP协议栈(基础架构)和数据库引擎(中间件)。

  • 2024/05/30 发表想法

    软件企业还是需要的,开源世界不一定对所有软件开发都有兴趣,但是,只要有市场,商业就有动机

原文:可以预期,由于开源的存在,任何软件技术的最终命运不是灭亡就是成为开源基础架构的一部分。这对那些想靠闭源软件永远收取租金的企业家来说可不是好消息,但软件产业从整体上仍会保持企业性质,上层(应用)软件将不断走向开放,封闭知识产权垄断的时间越来越有限,因为他们的产品终将落入基础架构之中。

  • 2024/05/30 发表想法

    Value=User^2,简单直白

原文: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也称为网络外部性)是指某商品或服务的已有用户数对用户从该商品或服务中获取价值所产生的效用。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指出,如果某个商品或服务拥有网络效应,其总价值大约和已经拥有该商品或服务的客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译者注

第七章 5.黑客的反击

  • 2024/05/30 发表想法

    这个感觉值得学习,类似加密世界也需要笔杆子,虽然V是超级天才,也在不断思考和创新,但感觉一些和主流打交道的思路不太有空做,例如写一本Crypto Culture&History的读物?感觉可以,边思考,边建设,边整理形成我们自己的文化,当下ETF通过法律和FIT21的商品和股票区分规则确定,是开启了对Crypto行业的主流接纳第一步,相信各行各业会被此所影响和改变

原文:1998年,开源软件经历爆发式增长后开始进入主流,这可看作是黑客对20多年来边缘化地位的反击。我发现自己有意无意间已经被人们视为这场反击的首要煽动者和宣传者。本文我描述了随后这喧哗的一年,并着重介绍我们让开源产品打入财富500强的媒体策略和话语方式。最后,我对这股潮流的趋势做了展望

  • 2024/05/30 发表想法

    这种感觉很让人振奋,无论是礼物文化来证明自己的卓越还是看着一个生态通过协作的方式繁荣起来,感觉都很棒,类比Web3,确实需要好多探索

原文:但就在他们失败的地方,Linus Torvalds和他的社区成功了,他们不仅实现了稳定运行UNIX接口的最低需求,而且完全超越了那个标准,他们用自己的活力和才华,提供了数百兆的程序、文档以及其他资源。他们贡献了整套的互联网工具、桌面出版软件、图形支持、编辑器、游戏……乃至所有你能想到的东西。看到这些精彩绝伦并能组成可工作系统的代码盛宴,其震撼体验远远超过仅在理智上知道这些比特的存在。就好比多年来我一直在整理成堆的汽车零配件,突然间,面前出现一辆由同样元件组装起来的闪闪发亮的红色法拉利,门开着,钥匙在锁上摇摆,引擎温柔地轰鸣,承诺着它将给予的能量……20多年来我所观察到的黑客传统,似乎瞬间有了一种充满能量的新活法。在某种意义上,我已经成为这个社区的一部分,因为我的若干个人作品已经作为自由软件加入其中,但我想更深入一些,因为我每次感受到惊喜时,都又一次加深了我的困惑:它怎么会这么棒。

  • 2024/05/30 发表想法

    模因工程,哈哈,不过很棒的思考,不仅仅系统总结内部语言,也是很好的传播

原文:我所看到的是:这个社区发展出有史以来最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却浑然不觉!也就是说,这个有效实践在不断发展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习惯,并通过模仿和示例来传播,却没有理论或语言来解释它为什么有效。事后看来,理论和语言的缺乏在两个方面对我们不利:一是我们不能系统性地思考如何改进我们的方法,二是我们难以向别人解释和推销我们的方法。当时我思考的只是前者,我写那篇文章的唯一目的,就是给黑客文化一个合适的可供内部使用的语言,以便向自己解释。所以我把我看到的写下来,采用叙事框架,辅以恰当和生动的比喻,并描述这些习惯背后的逻辑。“大教堂与集市”里没有根本性的发明创造。我没有发明其中的任何方法,新鲜的不是事实,而是比喻和描述——用简单有力的故事鼓励读者以新的方式看待事实。我只是尝试把些许模因工程的方法,用在黑客文化那充满生产力的神话上。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商业公司开始正视开源带来的力量和价值

原文:关于如何对抗微软,网景内部有着激烈的争论。其中一个提议是把网景浏览器开源——但这个提议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人们很难相信这样做就能阻止IE占据主导优势。那时我还不知道,“大教堂与集市”这篇文章成了赢得争论的主要因素。1997年冬天,在我为下一篇文章准备材料时,网景公司开始着手打破专有软件的游戏规则,并给黑客部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希望主流世界了解并接受黑客文化和开源社区文化

原文:我沉浸在黑客文化中已经20多年并且历经了它的各个时期,20年来我看到闪光的想法、充满希望的开端和高超的技术一次又一次被圆滑的市场打败;20年来我见证了黑客的梦想、汗水和努力,但往往只能看着像IBM这种又老又坏或者像微软这种又新又坏的家伙们拿走了现实世界的奖励;20年来我们生活在隔离区——它还算舒服,充满着有趣的朋友,但却仍然被一个巨大的不可触摸的由主流偏见组成的屏障包围,上面写着几个大字:“里面都是怪人”(“ONLY FLAKES LIVE HERE”)。

  • 2024/05/30 发表想法

    第一次听到开源社区也需要讲故事,形象建设,品牌再造,那Web3社区呢?同样需要这个,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类似于文化的沉淀和品牌的塑造

原文:然而,真正在概念上的突破,是我们终于承认自己需要有效的市场营销,以及相应的营销技术(讲故事,形象建设,品牌再造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就得有个旗子,才能举起来,吸引目光,进而产生更大影响力

原文:2.Linux是我们最好的例证我们必须大力宣扬Linux。是的,开源世界里还有其他一些不错的东西,这场运动也会向它们致敬,但Linux有着最好的知名度,有着最广泛的软件库,以及最大的开发社区。如果Linux都不能帮助突破,说实话,其他的就更指望不上了。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布道者总是要付出很多

原文:所以我知道,对于网景的这次机会,我们需要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代表社区做出响应,我们需要一个“鼓动者”、一个“代言人”、一个“宣传家”、一个“大使”、一个“传道者”——这个人一方面和CEO们秘密往来,一方面站在屋顶又唱又跳大喊大叫地吸引记者,不断刺激媒体直到这个机器的齿轮碾出一句:革命来了!与大多数黑客不同,我有着外向的神经特质,有着丰富的和媒体打交道的经验,看看周围,我无法找到比我更有资格扮演“传道者”的人。但我并不想干这个,因为我知道这会耗费我生命中若干月或若干年的时间,我的隐私将会完蛋,我很可能会被主流媒体歪曲成为一个电脑怪人(geek),或者(更糟糕的是)被我自己部落中相当一部分人鄙视为沽名钓誉或贪图名利的家伙,而比这些全都加在一起还要糟糕的是,我很可能不再有时间继续当黑客!

  • 2024/05/30 发表想法

    一看就是聪明人,洞察人性

原文:我在编辑《新黑客词典》(The New Hacker's Dictionary)时就已学到一些基本的媒体手法。这次我更加用心,发展出一整套媒体运用理论并加以实践,这套理论围绕我所称的“吸引人的不一致”来煽动起人们对传道者的好奇心,然后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来推广我的理念。

  • 2024/05/30 发表想法

    用实例证明商业公司拥抱开源是一个可选的策略

原文:我们在“空战”上已经有了好的开端,并改变了媒体的看法。但我们也需要在“陆战”上保持势头,4月,在峰会和网景实际发布源代码之后,我们的主要精力转移到动员尽可能多的人接受“开源”,目标是让网景的行动不那么孤单——这同时也是买个保险,以防网景计划执行不利而导致失败。这是最让人担心的时刻。表面上,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Linux在技术上越来越强大,开源活动正在享受着行业刊物壮观的爆炸式报道,我们甚至在主流媒体也得到了正面评价。然而,我不安地意识到,我们的成功还很脆弱。Mozilla在经历一开始的代码贡献风潮之后,因为要求使用专有的Motif工具包,社区参与度急剧下降;没有任何一家大型的独立软件供应商承诺向Linux移植;网景看上去依然孤立无援,其浏览器市场占有率正因IE而不断丧失。任何稍微严重一点的负面事件都会让行动在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中产生令人沮丧的倒退。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局限性

原文:唯一的负面消息是Mozilla项目不断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在Jamie Zawinski离职时爆发出来,作为Mozilla的共同创始人和Mozilla项目的公众面孔,Zawinski在源代码发布一年零一天后辞职,并抱怨糟糕的项目管理导致很多机会丧失。但Mozilla的麻烦并没有明显减缓公众认同开源的步伐,这无疑表明开源此时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动能。行业刊物很明显对开源也有了更正确的认识,正如Zawinski那句名言所说的:“开源(很伟大,但它)并不能点石成金。”

  • 2024/05/30 发表想法

    linux最符合开源和市场的角色

原文:1999年初在各大独立软件开发商之间掀起了一股风潮,效仿之前主要数据库厂商的做法,他们纷纷将其商业应用移植到Linux上。到7月下旬,其中最大一家公司,Computer Associates,宣布其大部分产品线都将支持Linux。1999年8月针对2000名IT管理者进行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49%的受访者都认为Linux在其企业级计算战略中是“重要或必不可少”的因素。IDC的另一项调查称Linux自1998年以来有着“令人吃惊的增长速度”(虽然市场研究表明那时Linux的使用率在统计学上仍不显著),而13%的受访者现在已经在其业务运营上使用Linux了。1999年,Red Hat Linux、VA Linux以及其他Linux公司的成功上市引发了一波Linux IPO热潮。当那些被投资者过分高估的互联网公司在2000年3月历经市场回调而难以为继时,这些围绕开源以盈利为目的公司明显是错不了的,他们会持续成为投资者追逐的热点。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小看资本的力量了,其实Win server也会进入开源,并且后来收购了github,开源的一个老巢之一,但开源精神确实遍及了世界,成为了次主流

原文:·Windows 2000要么会被取消,要么一面世就玩完,无论是哪种情况,它都将遭遇可怕的灾难,成为微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重大失败。然而,由于其纯熟的市场公关能力,在未来2年内,微软对消费者桌面的控制能力几乎不会受到影响。(2000年中期,IDG新发布的调查认为Windows 2000“一面世就玩完”更可能发生,大多数大公司受访者完全不愿意部署其最初发布版本。而已经部属的公司,则经历了严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即便微软自身在2000年10月初和11月末两次被黑客攻入,也没有促使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 2024/05/30 发表想法

    99年,好早,不过确实微软失去了web server的市场,在数据,云和AI方面,取得了领衔地位

原文:1999年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预测2000年末/2001年初最有可能的情景是Linux有效控制了服务器、数据中心、ISP以及互联网,而微软仍然保持对桌面的控制。到2000年11月,除了在大公司的数据中心,这一预言得到了相当全面的证实,而缺失的这一块也很有可能在数月之内补上。

  • 2024/05/30 发表想法

    看到了熟悉的模因

原文:模因(meme)是由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倡导者Richard Dawkins在他1976年所著《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的。模因被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它通过被模仿和被复制而得到传递。模因有时被比喻为“病毒”,它可以感染其他人的大脑或者传染到其他人的大脑中,而一个人一旦被感染,“病毒”就会寄生在他的头脑中,并将其传播给其他人。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借用生物进化模式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对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模因工程则是基于模因论创造和发展某种理论的过程。——译者注

第八章 后记:软件之外

  • 2024/05/30 发表想法

    网站不可访问,看来还得靠IPFS或者区块链

原文:提到的同行评审、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以及开放性相关。欢迎有兴趣的读者访问我的主页http://www.tuxedo.org/~esr/并写下你的观点。然而,作为开源的大使和理论研究者,在谈及开源时,我通常有意回避这样的推断。道理很简单:仗要一场一场地打。我的部落现在要打的仗,是提高软件消费者对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期望,并颠覆软件产业现行的标准做法。

  • 2024/05/30 发表想法

    我的部落,很有归属感,去看看网站

原文:提到的同行评审、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以及开放性相关。欢迎有兴趣的读者访问我的主页http://www.tuxedo.org/~esr/并写下你的观点。然而,作为开源的大使和理论研究者,在谈及开源时,我通常有意回避这样的推断。道理很简单:仗要一场一场地打。我的部落现在要打的仗,是提高软件消费者对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期望,并颠覆软件产业现行的标准做法。

  • 2024/05/30 发表想法

    传播自由理念

原文:是的,开源的成功确实引发了人们对命令控制系统(command-and-control system)、不透明性、集中式管理(centralization)以及某类知识产权的怀疑,不得不说,在如何对待个体之间、机构之间以及个体与机构之间的关系上,它向世人建议了一种广义上的自由主义观念(或至少是与自由主义相协调的)。

  • 2024/05/30 发表想法

    软件和文化上取得进展,主流普及和接受

原文:我希望开源运动能在三到五年内(2003~2005年)赢得软件上的胜利。当这个愿望实现时,当其成果显现时,它们将会融入非程序员的背景文化。到那时,将这些洞见推广到更广阔的领域内会更合适。那时,即便我们黑客不去谈什么意识形态,我们一样会改变这个世界。

第九章 附录A:如何成为一名黑客

原文:作为“黑客行话”(Jargon File,http://www.tuxedo.org/jargon/)以及其他几篇流传较广的类似文章的作者,我经常收到热情的网络新手的邮件,他们会问:“我怎样才能成为黑客高手?”相当奇怪的是,我没有看到任何FAQ或者网络文章谈及这个重要问题,所以我来写一篇。如果你读的是离线版本,你可以在这个网址找到它的最新在线版本:http://www.tuxedo.org/~esr/faqs/hacker-howto.html。注意:本文最后有一个FAQ(常见问题解答),在向我发邮件提问之前请先读它两遍。

  • 2024/05/30 发表想法

    不仅仅电脑,艺术,音乐,或者自由人性下的高水平探索和创作,都可以叫黑客

原文:长期以来,存在一个崇尚共享文化且成员都是编程专家和网络高手的社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第一台分时小型机诞生和ARPAnet还处于最早实验期的年代。这个社区的成员创造了“黑客”一词,黑客构建了互联网,黑客造就了现如今的UNIX操作系统,黑客运转起了Usenet,黑客让WWW发挥作用。如果你是这个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对这个社区有贡献,社区中其他人知道你并称你为黑客,那你就是一名黑客。黑客精神并不局限在软件文化中。人们会把黑客态度用在其他事情上,比如电子或音乐。事实上,对任何科学和艺术,在其最高水平的活动中都可以发现黑客精神。软件黑客若是识别出其他领域的同道中人,也会称他们为“黑客”。所以有人说黑客的天性其实是独立于他们所从事工作的。在本文余下部分中,我将着重讨论软件黑客的技术、态度及其文化传统,正是这一文化产生了“黑客”一词。

  • 2024/05/30 发表想法

    初心:相信自由,帮助他人,是初心和态度,而不是为了什么title

原文:黑客解决问题并做出东西,他们相信自由,并自愿地互相帮助。要想被别人认可是一名黑客,你的行为必须要表现出你拥有这种态度。当然,如果要做到这点,你必须要真的信奉这种态度。如果你把培养黑客态度当做是获取黑客文化接受的途径,那可就差远了。你要打心眼里认为这些态度对你至关重要——这会帮助你学习并保持热情。就像所有其他创造性活动一样,要想成为大师,最有效的方法是模仿大师的思维模式——不仅在理智上,还要在情感上。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好奇心,探索欲,自由心智,想象力,创造力

原文:类似地,成为一名黑客,你必须要对解决问题、磨砺技能和智力挑战有着基本的兴奋感。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假装会很累

原文:如果你不是那种天生对此就很有感觉的人,你需要把自己变成这种人,否则你会发现你做黑客的能量会被性、金钱以及社会认可这类让你分心的东西慢慢耗尽。

  • 2024/05/23 发表想法

    这个很重要,技术是过程,自然而然会掌握,如果你预见未来

原文:学习能力的信心——你要相信,即便你没有掌握解决某个问题所需的全部知识,如果你成功处理了其中一小部分而且从中学到东西,你将会学到足够多的知识去解决下一小部分——如此往复,最终你会解决整个问题。)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分享和站在别人肩膀上,一体两面

原文:创造性头脑是无比珍贵的有限资源,它们不应浪费在重新发明轮子这种事上,尤其是还有这么多迷人的新问题在那里等着的时候。 想要像一名黑客,你必须要相信:其他黑客的思考时间是很宝贵的——它是如此宝贵,以至于共享信息、解决问题并将解决办法馈赠给其他黑客几乎就是你的道德义务,这样,其他黑客就可以去解决新问题

  • 2024/05/23 发表想法

    人的核心内核,创造力,想象力

原文:3.无聊和乏味是有害的。 黑客(以及有创造性的人们)应该从来不会觉得无聊,也不会去做那些乏味而愚蠢的重复性工作,如果这种事情发生,意味着他们没有做只有他们才能做的事——解决新问题

  • 2024/05/23 发表想法

    AI证明并在强制大多数人思考这一点

原文:浪费会伤害到每个人,无聊和乏味不仅仅是不好,而且是有害的。 要当一名黑客,你必须得非常相信这点,并希望尽可能将那些无趣的事情自动化,这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其他人(尤其是其他黑客)。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应该说自由人性的,独立思考的

原文:4.自由是好事。 黑客天生是反权威的

  • 2024/05/23 发表想法

    cyphwrpunk的核心起源,社会不应该这样被控制,会失去自由人性

原文:滥用权威者靠审查和保密而强大,他们不信任自愿合作和信息共享——他们只喜欢他们控制之下的“合作”。若要做得像一名黑客,对审查、保密以及使用武力或欺骗这类行为,你必须要有一种直觉上的反感,而且你必须愿意与之抗争。

  • 2024/05/23 发表想法

    逻辑思维,技术全局视角和基本功,都很重要

原文:要想成为黑客,你必须养成这些态度。但只凭态度并不会让你成为黑客,就像只凭态度不会让你成为冠军运动员或摇滚明星一样。要成为一名黑客,你需要智慧、实践、投入和努力。

  • 2024/05/23 发表想法

    show me the code

原文:对黑客来说,态度固然重要,但技能更重要。

  • 2024/05/23 发表想法

    洞察语言背后的核心不变的东西,数据对象,基础语法,内存和进程,线程,特定的语言特征,并发和错误捕捉。。

原文: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黑客,你需要到达这样的程度:你能把手册上的东西和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从而可以在几天之内学会一门新语言。这意味着你需要学习几种非常不同的语言。

  • 2024/05/23 发表想法

    是的,自学成才

原文:这里我没法给出如何学习编程的完整指导——这是个复杂的技能。但我可以告诉你,书本和课程也无法做到(很多黑客,也许是大多数黑客,都是自学成才的

  • 2024/05/23 发表想法

    简洁,确实是一个核心技能,抓住最本质的

原文:学习编程就像学习如何写好自然语言。最好的方式是阅读大师们写的东西,然后写你自己的东西,多读一些,多写一些,再多读些,再多写些……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你写的东西开始发展出你在经典中所体会到的力量和简洁。

  • 2024/05/23 发表想法

    黑客的reputation很简单,你搞定了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当时比比皆是,因为当时的背景是重建闭源对应的开源世界,某种程度上来说,区块链也是处于这个阶段,在我看来,问题好多好多,建立个交流的问题墙是个不错的idea

原文:像大多数不涉及金钱的文化一样,黑客文化靠声誉运转。你在尝试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但问题到底多有趣,你的方案有多好,是由你的技术同行或上司来判断的。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典型的礼物文化思维,但这不是解释黑客文化的唯一视角,这个有点太技术了,书中也分析了现实社会的综合因素影响

原文:具体而言,黑客文化是人类学家所称的礼物文化。你之所以获得地位和荣誉,不是通过支配别人,不是通过美貌,也不是通过拥有别人想要的东西,而更多是通过给出。特别是给出你的时间、给出你的创造力、给出体现你技能的成果。

  • 2024/05/23 发表想法

    我们称之为公共物品,开源是基础,还要有端到端,至少有上下游,可组合的组件,算是开源运动的增强版?

原文:以前我们称这些作品为“free software”,但这困惑了太多的人,人们不能确定“free”究竟是想说什么。现在,我们之中很多人更愿意称之为“开源软件”,http://www.opensource.org/。)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对大家有趣,有用和后台奉献

原文:4.帮助做一些基础工作。 黑客文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是靠志愿者推动的。有很多必要但并不吸引人的工作要有人来做——管理邮件列表,主持新闻组,维护大型软件库,提出RFC和其他技术标准等等。 把这类工作做好的人会得到很多尊敬,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些工作会耗费大量时间,并且不像玩代码那样有趣,做这些事体现了奉献精神。

  • 2024/05/23 发表想法

    这个不错,宣传公共物品黑客,告诉大家如何成为公共物品黑客,并给出不同选择和路径指导,让更多人感受文化并进入其中,虽然最终是现实世界的综合考量

原文:最后,你可以服务和宣传黑客文化自身,比如,写一本关于“如何成为黑客”的精准的入门教程:-)。这并不需要你在这个圈子里呆很久并且因为以上四件事中某件而成名后才能做。

  • 2024/05/23 发表想法

    不要自以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原文:毋庸置疑,黑客文化没有领导人。但它的确有文化英雄、部落长老、史学家和发言人。如果你在这个战壕里时间足够长,你可能也会成为其中之一。记住:黑客并不信任部落老人们的自我炫耀,公然追求这种名声是危险的。与其为此奋争,倒不如摆正位置,静待名声降临,然后对你的地位保持谦逊和优雅。

  • 2024/05/23 发表想法

    我认为geek是褒义词啊,研究一下

原文:因为这个原因,很多黑客都接受了“书呆子”这个标签,甚至会引以为荣地使用“怪人”(geek)这个更刺耳的称呼——这是他们宣告自己独立于正常社会期望的一种方式。更多深入讨论请参见对Geek的介绍(http://samsara.circus.com/~omni/geek.html)。。)

  • 2024/05/23 发表想法

    表达能力,想象力

原文:再说一次,要成为一名黑客,你必须要进入黑客的精神境地。有些事即便没有计算机也能做,虽然它们不能替代编程(没有什么能替代),但很多黑客都这么做,并能感到这些事在本质上和编程相关联。 ·学习很好地使用你的母语写作。尽管有一种陈旧的看法认为程序员写作不行,但很多黑客(包括我所知道的那些最优秀的黑客们)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其数量多得让人吃惊。 ·阅读科幻小说,参加科幻小说集会(这是认识黑客和潜在黑客的好方法)。

  • 2024/05/23 发表想法

    思维多样性,确保不是僵化的思维模式

原文:研习禅修,并且/或者学习武术。(心智训练似乎在很多重要方面都是类似的。) ·培养起对音乐的鉴赏力。学会欣赏一些独特类型的音乐。学习很好地演奏乐器,或者学习如何唱歌。 ·培养出你对双关语和俏皮话的欣赏能力。

  • 2024/05/23 发表想法

    是的,不仅仅具备一种思维模式和用脑习惯

原文:以上这些事,你已经做到得越多,你就越可能是天生的黑客材料。至于为什么偏偏是这些事,并不是很清楚,但这些事与左右脑技能的结合有关,这可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黑客不仅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要能够很快从问题的具体逻辑中跳脱出来)。

  • 2024/05/23 发表想法

    这一点代表了认真,自查和谦逊,我要注意

原文:·不要让你的贴子或email充满错误的拼写和糟糕的语法。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做自己,真实,因为你在帮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不要害羞

原文:黑客不会这么做,黑客以自己的作为为荣,并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与真名相联系。所以,如果你有假名的话,扔掉它。在黑客文化中,假名是失败者的标识。

  • 2024/05/23 发表想法

    todo,学习,借鉴,时过境迁的批评接受,独立思考

原文:A.8 其他资源 Peter Seebach维护着一个优秀的黑客FAQ(http://www.plethora.net/~seebs/faqs/hacker.html),用来帮助那些不懂得如何与黑客相处的管理者。我写的“黑客圈简史”(http://www.tuxedo.org/~esr/writings/hacker-history/hacker-history.html)和“大教堂与集市”(http://www.tuxedo.org/~esr/writings/cathedral-bazaar/index.html),对Linux开发和开源文化如何运转做了阐述,在“开垦心智层”(http://www.tuxedo.org/~esr/writings/homesteading/)中则对此话题做了更直接的探讨。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学习并展示,持续进步

原文:首先,你要学一些东西。展示出你在努力尝试,展示出你有能力自学。然后再带着特定问题去请教你所遇到的黑客。

  • 2024/05/23 发表想法

    也folloe这个整理一个web3 黑客的faq

原文:只要你有动力开始,任何时候都是好时候。大多数人是在15到20岁之间开始对此感兴趣的,但我知道有不少例外,高于或低于此年龄段的都有。 我要多久才能学会黑客技能? 这取决于你的天赋和努力程度。如果足够专注,大多数人能在18个月到两年时间内掌握一套相当体面的技能。但是不要觉得这就可以了,如果你是一名真正的黑客,你会用你的一生来学习和完善你的技能。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可以学习一下,todo

原文:。对此我在Open Source网站(http://www.open-source.org)上有更多的论述上有更多的论述)

  • 2024/05/23 发表想法

    不是cypherpunk,哈哈

原文:电脑朋克(cyberpunk),又称赛博朋克、数字朋克,网络叛客等,是cybernetics与punk的结合词

第一十一章 正文注释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开源的最早思考,更多人用得到更多反馈,系统会变得更好,简单可维护是义务

原文:3.透明性和同行评审对控制操作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很有价值,这并不是新观点,1965年,在分时操作系统发展的早期,Multics操作系统的两位设计者Corbató和Vyssotsky写道(http://www.multicians.org/fjcc1.html)::) Multics系统将在大规模试用后再发布……这样做出于两点考虑:第一,系统要经得起公众审视和有兴趣读者的批评;第二,在系统日益复杂的时代,现在和未来的系统设计者有义务让操作系统内部尽可能清晰易懂,以便揭示系统的基本问题。

  • 2024/05/23 发表想法

    这个是开源软件中很棒的经验

原文:5.Linux将实验版和稳定版分开的做法,还有一个与风险对冲相关但又截然不同的作用,那就是解决要命的最后期限问题(the deadliness of deadlines)。程序员在需求列表不能调整和最后期限不能拖延的双重要求下,会完全顾不上质量,整个工作很可能会变成一团乱麻。感谢哈佛商学院的Marco Iansiti和Alan MacCormack,他们向我证明,放宽这两个限制的任意一个,都会使进度变得可行。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好了告诉我,不错的保障质量的同时,又能均衡得到进度的方式,但需要issue管理和需求评级,这样妥善对待核心和plus

原文:另一个办法是设定好想要的需求列表,并在其完成时发布,这基本上是“实验版”核心的策略。De Marco和Lister引用研究结果,指出这个进度策略即是“好了告诉我”(wake me up when it's done),这不仅能够保证最高质量,而且就平均而言,与“保守”或“激进”的进度安排相比,它的交付时间更短。

  • 2024/05/23 发表想法

    都要研究一下

原文:现在看来,开源提升产品质量的三架马车中,“好了告诉我”和开发者“自我选择”是两架,另一架是“过程透明"。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定位bug需要根据症状和对等当下系统的架构,改动,变化有足够了解

原文:7.在谈及bug定位难度时,有位读者曾向我指出,bug跟踪路径长短的差异很大,他推测,对于那种多症状bug,循迹难度将随症状数呈“指数分布”(我认为呈“高斯分布”或“泊松分布”更合理一些)。如果有可能通过实验获得该分布形状的数据,那将会很有价值。由于跟踪的难度远不是一个等概率平均分布,建议即便是单人开发者,也效仿一下集市策略,对每个症状设定一个循迹时间,过了这个时间还找不到,就换另一症状去查。坚持不懈也许并不总是对的……

  • 2024/05/23 发表想法

    创意,创造力的土壤,就是自由人性,就是社会和工作环境,就是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相比森严的大公司和教堂,熙熙攘攘的集市反而更具备多样性,也就具备了可能性,或者生命力,创造力

原文:有人认为这是对发明家特立独行老派做法的浪漫怀旧,其实不然,我并不是断言一群人不能开发和孵化一个突破性创意,事实上,从同行评审过程可知,正是这类团体开发了高质量的产品。我只是想说,每个这样的团体开发,都必然源自于某人头脑中的一个好创意。大教堂、集市和其他社会结构都可以捕捉这个闪光点并使它更完美,但这些闪光点可不是想要就能有的。 因此创新的根本问题(在软件中,或任何其他领域)是:如何不压制创意。但是,更为根本的是,如何先产生出一批有创见的人。

  • 2024/05/23 发表想法

    这啥网址?todo看看

原文:·对此来源和Freshmeat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每天统计Freshmeat发布的公告中你认为有‘原创性’的工作,并使用同一标准统计其他操作系统上的公告。

  • 2024/05/23 发表想法

    我也想进行类似实验,把AAStar转向为开源黑客组织,吸引更多建设者,而不是靠招募的公司文化,可能这样才能走的更久,更长远,产出更有创造力和价值的好组件,好产品

原文:1997年8月中旬,EGCS项目问世了,它是一个对“大教堂与集市”早期版本中的观点进行有意识尝试的项目。项目创始人觉得GCC(GNU的C编译器)开发已经停滞不前。之后20个月内,GCC和EGCS成为并行产品——二者均从互联网上吸纳开发人员,均源于相同的GCC源码库,均使用了几乎一样的UNIX工具箱和开发环境。二者不同之处仅在于EGCS有意识地尝试运用我之前描述的集市策略;而GCC则保留一种更类似大教堂模式的组织结构,其开发团队封闭,而且不常发布新版本。 这很像是一个应要求而开展的对照实验,其结果很有戏剧性,数月之内,EGCS版本在一些特性上已经有了实质性领先,比如更好的优化,以及对FORTRAN和C++的更好支持。很多人发现EGCS的开发快照要比GCC的最新稳定版本更可靠,而主要的Linux发行版已经开始转向EGCS。 1999年4月,自由软件基金会(GCC的官方赞助商)解散了原有GCC开发小组,并正式将该项目控制权移交给EGCS指导小组。

  • 2024/05/23 发表想法

    组织结构决定产品

原文:。比如软件工程的一个通俗理论(Conway定律)常常被表述为“如果有四个小组致力于开发一个编译器,那么你将会得到一个四步(4-pass)编译器。”其原始陈述更具一般性:“如果一个系统由多个组织共同设计,那么其设计的系统将不得不成为这些组织间沟通结构的拷贝。”我们可以更简洁地称之为“方法决定结果”,或者乃至“过程变成产品”。

  • 2024/05/23 发表想法

    但之前是要有一个负责人,核心贡献者

原文:点到点结构是开源社区出现惊人生产力的关键。Kropotkin曾经对权力关系做出的评价被“SNAFU原则” [1]进一步阐明:“只有平等个体之间才有真正的交流,因为下级向上级讲好听的谎话会比讲真话更能得到持续的奖励。”真正的交流是创造型团队必不可少的,而权力关系将极大制约这点。开源社区有效避免了这种权力关系,并通过对比告诉我们权力关系会带来多么糟糕的代价:大量的bug、低下的生产力和机会的丧失。

  • 2024/05/23 发表想法

    新词

原文:1.“心智层”(noosphere)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哲学术语。它的发音是KNOW-uh-sfeer(两个o分别发音,

  • 2024/05/23 发表想法

    造词

原文:详细说来,该术语是指“人类思想的总和”,源于希腊语“noos”,其含义是“理智”、“智慧”或“气息”。它由E.LeRoy在《人类起源和智力的进化》(Paris,1928)中创造,

  • 2024/05/24 发表想法

    需要学习linux的无中心组织架构,分析下,todo

原文:3.将Linux与BSD相比,一个有意思的不同之处是:Linux内核(以及与OS内核相关的实用工具)从来没有分裂过,但BSD内核至少分裂过三次。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BSD社区的社会结构是集中式的,其意图在于定义明确的权力界限并防止分裂,但去中心化和无组织的Linux社区并没有这些措施。这么看来,似乎开放式开发的项目实际上最不可能产生分裂!

  • 2024/05/24 发表想法

    听起来linux没有硬分叉,而bsd三次硬分叉,核心是因为linux的无中心,自组织结构,比严格区分权限的bsd组织,更能让弱势方觉得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诉求,从而不会分寸

原文:准入门槛不高的开放过程鼓励参与而非分裂,因为参与者能从中获得成果,而不用付出分裂所需的高昂成本。尽管这种成果可能不像分裂所得成果那样令人印象深刻,但其成本较低,且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这种折衷。(当西班牙政府取消佛朗哥的反巴斯克法令并允许巴斯克多省可以拥有自己的学校和一定的自主权时,绝大多数巴斯克独立运动几乎一夜之间消失。只有极端的人坚持认为这还不够好。)

  • 2024/05/26 发表想法

    核心是秉承同样价值观下持续践行,并且一定用礼物文化或者其他类似方式,通过赠予大众难且有价值的软件产品,来发出自己声音,从而传递到其他黑客,获得由衷的认可和好评!Great job!

原文:11.一位读者指出“只有其他黑客认为你是黑客时,你才是黑客”所表达出来的价值观,类似于中世纪欧洲骑士时代精英团体所宣称的理想(通常总是无法实现),这些社会精英有足够的财力超脱于所处的稀缺经济。像人们期望的那样,一个有抱负的骑士为正义而战,他追求荣誉而非获取钱财,他站在弱势和受压迫者一边,不断寻求机会挑战自己英勇才能的极限

  • 2024/05/24 发表想法

    自由软件,早期的名字,可以看看心理哲学研究

原文:12.自由软件基金会主站(http://www.gnu.org/philoso-phy/motivation.html)上面有一篇文章,总结了许多此类研究的结果。本文的部分引用源自于此。

  • 2024/05/24 发表想法

    todo

原文:Malaclypse the Younger.Principia Discordia,or How I Found Goddess and What I Did To Her When I Found Her(Loompanics,1980)。文中描述的Discordianism教义里,有很多看似无厘头但却很具启发意义的观点,其中“SNAFU原则”相当犀利地分析了命令体系不能很好扩展的原因。这里是一个可浏览的HTML版本,http://www.cs.cmu.edu/~tilt/principia/。

  • 2024/05/24 发表想法

    要研究一下,todo

原文:Barkow,J.L.Cosmides,and J.Tooby(Eds.).The Adapted Mind: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the Generation of Cultur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这本书很精彩地介绍了进化心理学。其中有些文章和我所讨论的三种文化类型(命令/交换/礼物)直接相关,这些模式也许已经植入了人类的心灵深处。

  • 2024/05/26 发表想法

    todo,要看看

原文:我已经在“黑客圈简史”(http://www.tuxedo.org/~esr/faqs/hacker-hist.html)中总结了黑客文化的历史。需要有人写本书把它好好阐释一下,但应该不会是我。

  • 2024/05/24 发表想法

    todo,研究

原文:1.如果假设编程人才均匀分布在项目用户(随时间不断增长)之中,那么供应不足问题事实上就与用户数之间成线性关系,但事实上这并不是问题所在。 在注释2中探讨的动机(以及一些更传统的经济动机)暗示有才能的人倾向于寻找那些与他们兴趣相匹配的项目,而项目也在寻找他们。因此,理论上讲(经验也倾向于证实这点),最有价值(最有资质和最有积极性)的人才在寻找适合他们的项目时,通常会选择在项目生命周期的相对初期阶段,越往后越少。 虽然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持,但基于以往经验,我强烈倾向于认为:一个项目在生命周期成长过程中吸收人才的规律符合典型的逻辑斯谛曲线。

  • 2024/05/26 发表想法

    这个观点看起来是正确的,产出价值的核心是最有价值的,不知道经济学如何解释

原文:Wayne Gramlich(Wayne@Gramlich.Net)指出,工厂模式之所以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会计准则的落后和陈旧,会计准则形成的年代里,机器和建筑物比人力更重要。在软件公司的账目上,一般将电脑、办公设施以及建筑等列为公司资产,而程序员则属于开支。而事实上,程序员才是真正的资产,电脑、办公设备和建筑物则无关紧要。这种扭曲的估值方法来自美国国税局和股票市场的压力,其目的是维持稳定、统一的会计准则,以减少用货币给公司估值时的复杂性,但其结果导致会计准则跟不上现实情况。

  • 2024/05/24 发表想法

    文章哪里?todo,找

原文:感谢David D.Friedman,与他几次极具启发性的讨论使我完善了开源合作的“反公地模型”

  • 2024/05/24 发表想法

    todo

原文:有关开源的学术性分析已逐步出现,一些相关材料可以在我的网页上找到:http://www.tuxedo.org/~esr/writings/cathedral-bazaar。

  • 2024/05/24 发表想法

    哈哈,了解下

原文:SNAFU是Situation Normal All Fucked Up的缩写,指事态已经混乱不堪,但从管理上看一切正常。该用语源于军队,因为士兵向长官汇报时经常说“Situation Normal”

 来自微信读书

Did you find this article valuable?

Support Huifeng Jiao by becoming a sponsor. Any amount is appreciated!